《表1 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提取 ⇩
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Note:Different letters repres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耕作方式对小麦抗氧化酶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耕作方式对小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显著。HS处理下小麦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显著高于RS和R处理,分别提高2%、2%和3%、4%。HS处理千粒重最高,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其次为RS,R处理千粒重最低。HS处理产量最高,达8 549.95 kg·hm-2,显著高于RS和R处理,分别比RS和R处理高出5%和8%。可见,耕翻+镇压(HS)处理可以通过提高小麦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图表编号 | B1666566666 |
---|---|
出版时间 | 2019.09.30 |
作者 | 曹传莉、仲延龙、宋贺、董召荣、朱江、程潇、车钊 |
研究主题 | 耕作方式对小麦抗氧化酶和产量的影响 |
出版单位 |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
更多格式 | JPG/无水印(增值服务) |
定制格式 | Excel格式(增值服务) |
传媒
查看“表1 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的人还看了
-
- 表3 不同耕播方式的小麦产量
- 2019—2020年濉溪县小麦减产的气象原因分析
-
- 表3 不同耕播方式的小麦产量
- 2019—2020年濉溪县小麦减产的气象原因分析
-
- 表4 品种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三因素的影响
- 宽幅播种旱作冬小麦幅间距与基因型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 表6 不同耕作与播种方式下旱地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干旱年型深翻与探墒沟播对旱地小麦产量形成的贡献
-
- 表3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少免耕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
- 表2 小麦产量调查表:小麦机械化耕种模式研究
- 小麦机械化耕种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