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高地钩叶藤节间与节部维管束特性及F-检验》

提取 ⇩
《表2 高地钩叶藤节间与节部维管束特性及F-检验》
《高地钩叶藤节间与节部导管及维管束形态特征径向变异规律》

从藤皮至藤芯,节间的维管束径向直径变化趋势为逐渐上升,而节部呈起伏式上升趋势;两者的最大值都在藤芯处(图3)。节间与节部维管束径向直径的平均值、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为523.466和534.794μm、612.000和613.869μm、296.062和367.013μm,藤皮处维管束径向直径为节部大于节间;方差齐性检验和ANOVA检验发现维管束径向直径的方差和均值在0.05水平下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表2)。

  1. 保存图表

查看“表2 高地钩叶藤节间与节部维管束特性及F-检验”的人还看了

表2 PRP导管架双钩扶正与常规扶正步骤及时间对比
表2 PRP导管架双钩扶正与常规扶正步骤及时间对比
PRP导管架施工方案质量可行性评估
表5 各河段河间地特征:黄河龙羊峡以上干流河道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表5 各河段河间地特征:黄河龙羊峡以上干流河道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黄河龙羊峡以上干流河道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表1 针叶木浆纤维形态特性
表1 针叶木浆纤维形态特性
漂白化学针叶木泡沫浆料流变性能的研究
表1 生态时节特征与管控要求
表1 生态时节特征与管控要求
“生态—生产—时节”耦合下湖淀地区乡村产业空间布局路径初探——以雄安新区圈头乡为例
表4 生物炭施用量对倒四节间维管束性状影响
表4 生物炭施用量对倒四节间维管束性状影响
生物炭对水稻茎秆抗倒性的影响
表1 钩臀蚁蛉幼虫触角和颚管不同类型感受器的形态特征
表1 钩臀蚁蛉幼虫触角和颚管不同类型感受器的形态特征
钩臀蚁蛉幼虫触角和颚管感受器超微结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