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典型类型分析》

《表1 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典型类型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校面向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的困境与突破》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协同创新是各创新主体实现知识共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和系统高水平匹配,其有效执行的关键在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1]。近年来高校面向区域发展协同创新平台不断涌现,如产学研战略联盟、大学科技园、校企共建研发机构、地方研究院等,其中自2012年起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较为典型。国家实施“2011计划”以来,共认定了8个国家级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和282个省级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这些协同创新中心在人事聘用、科研模式、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在很大程度上集聚了区域创新主体资源。文章以2013年首批认定的4个国家级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进行追踪分析,发现其可分为3种典型类型,即内生驱动型、政府引导型和区域联动型(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