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社会性创造过程视角下的“越轨与艺术”》

《表3 社会性创造过程视角下的“越轨与艺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标签理论:理解“艺术”和“越轨”的新向度——从霍华德·贝克尔的《局外人:越轨的社会学研究》和《艺术界》谈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于“艺术”的四种类型而言,学者卢文超根据事物本身的艺术之实与其创造者是否寻求艺术之名细分了“实名兼具的艺术、无实有名的艺术、有实无名的艺术、无实无名的艺术”[5]这样四种有差异性的艺术类型,以此来将贝克尔《艺术界》一书中暗含的分类方式显性化。正是秉承这样一种多方交互分析下的分类方式,让我们看清了貌似普遍的“艺术和越轨”现象背后的显著性差异。不过,正如霍华德·贝克尔所言,标签化的“艺术和越轨”并不是先天性就存在的,它是一个“社会性创造过程”,是一项多主体参与的、共建共享式的集体性活动。[6]可见,贝克尔一再重申的是“越轨和艺术”的社会建构性而非先验性。本文认为,如果我们单纯地从社会性建构角度去审视标签化的“越轨和艺术”,表1中的“顺从”和表2中的“无实无名的艺术”并不属于越轨和艺术。由此,本文参照贝克尔原有的分类标准,从“社会性创造过程”的视角对越轨与艺术的分类加以调整(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