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四“V得C”与“V到C”的使用频率与表达功能分布》

《表四“V得C”与“V到C”的使用频率与表达功能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马来西亚华语中的情态补语》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优势结构,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表示使用频率较高;+表示使用频率低。

此外,类似粤方言,马来西亚华语口语中的“V得C”和“V到C”功能上也有分工,前者侧重表示状态,后者侧重凸显程度,只是“V到C”的功能更强,使用频率更高,同时具有“V得C”表状态的一部分功能。这一局面与普通话正好相反,普通话中,情态补语“V得C”可以同时表达状态和程度。刘子瑜(2006)认为状态、程度都是动作结果不同语义、语用功能的反映,但它们在语用和认知上的区分是非必要的。普通话中没有对“V得C”与“V到C”做出状态和程度义的区分,只以“V得C”一种结构形式承担。而受“源方言”的影响,马来西亚华语口语中则做出了区分。不过,普通话中也有少量的“V到C”,吕叔湘(2009:152)认为,“形容词+到+动词/小句”表示状态达到的程度,“到”的作用“接近于引进结果—情态补语的助词‘得’,多数例句可以改为‘得’”。张谊生(2014)指出“到”是当代汉语中新兴的补语标记,表义功能经历了从空间、时间到程度的变化;还指出这种述补结构带有较强的南方方言色彩,并推测其很可能是在南方方言中虚化成熟的。可见“V到C”在普通话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主要也用于表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