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大麦-小麦混合粉的糊化特性特征值》

《表1 大麦-小麦混合粉的糊化特性特征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麦粉对面团特性及薄脆饼干品质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一列中不同的小写字母表示具有显著差异(p<0.05)。

面粉的糊化特性是反映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不同比例大麦-小麦混合粉的糊化特性曲线及特征值分别如图1和表1所示。由图1和表1可知,添加大麦粉后,与小麦粉相比,混合粉的峰值粘度、谷值粘度、终值粘度均显著增高(p<0.05),说明大麦粉添加量越多,混合粉的粘度越高。前人研究表明,小米粉和马铃薯粉等添加后均会导致小麦混合粉粘度降低[12,13],而大麦粉添加后混合粉的粘度则增高。推测其原因是由于大麦全粉中富含β-葡聚糖,大麦中β-葡聚糖是由β-D-吡喃葡萄糖基分子通过形成β-(1→3)或β-(1→4)键组成的粘性多糖,使得β-葡聚糖具有高粘性,因此大麦粉的添加增加了混合粉的粘度[14]。随着大麦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的崩解值出现增加的趋势,而淀粉的热稳定性与崩解值的大小成反比,说明大麦粉比例增加后混合粉的热稳定性减弱。同时,与小麦粉相比,混合粉的回生值显著增加(从1567.00 cp增加到1853.00 cp)(p<0.05) ,而回生值越大,淀粉冷糊稳定性越差,是淀粉老化性质的体现,说明混合粉中的淀粉更易老化。因此,大麦粉的增加会加速混合粉中淀粉的老化,对终产品的品质和货架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可看出,随着大麦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的糊化温度也显著增高(从66.87℃升高到81.00℃),说明大麦粉加入越多,混合粉越难糊化。这主要是由于大麦中β-葡聚糖会竞争吸收自由水,限制淀粉的膨胀和糊化,使得糊化温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