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城市紧凑度测度指标统计性描述》

《表2 城市紧凑度测度指标统计性描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紧凑度测度》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3显示了264个城市的紧凑度得分频次分布统计结果,城市紧凑度分布呈现偏正态分布,在2005-2015年期间中国城市紧凑度整体提升,平均紧凑度得分由2005年的0.141,增长至2015年的0.194。对比四类测度分项可知(图4),生态环境保护分项提升幅度最高,平均得分增长0.029,其次为城市运营效率分项,增长0.021,而物质流通效率分项得分下降0.005。城市紧凑度的指标统计性描述(表2)显示,对城市紧凑度产生负向影响的指标分别为3个空间利用效率指标、4个物质流通效率指标和1个城市运营效率指标。其中,城市人口密度(A1)、居住用地人口密度(A2)、人口就业密度(A3)三项指标显示,在2005-2015年期间城市的土地扩张速率超过人口增长速率,导致人口密度降低,并降低了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城市土地整合度(B3)、城市土地中心聚集度(B4)、供水效率(B5)、排水效率(B6)的降低反映出城市新建区外以飞地式、“蛙跳式”的开发方式为主,而非围绕主城区的边缘式、填充式扩张。分散的土地开发方式将增加城市通勤距离和成本,同时也会提高城市供水和排水等基础设施铺设长度,进而降低城市的物质流通效率。上述结果显示,带动城市紧凑度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公共服务品质提升以及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而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散化和城市土地的粗放利用导致城市的紧凑度下降。事实上,伴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经济增长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日益完善,城市运营效率会随之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也会提高,但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方式作为城市发展中的人为决策因素,对城市紧凑度会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在未来紧凑城市建设中,应当更关注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和空间形态的集约紧凑,并以此作为提升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