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水成悬浮颗粒物的验证结果》

《表2 水成悬浮颗粒物的验证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江三角洲第一硬质黏土层粒度多元统计分析及沉积环境判别》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Sahu[36]首先将判别分析用于粗碎屑沉积物上,采样只限于砾石、沙、粉沙等碎屑物质,而硬质黏土层粒度组成均一,所有样品质地均为黏土质粉砂,平均粒径较细,因此本文不采用萨胡判别公式。粒度判别分析是基于假定碎屑沉积物的粒度能反映介质的流动性(黏度)和沉积位置(环境)的能量大小[37]。长江三角洲东部平原西部紧邻下蜀黄土沉积区,以南京、镇江发育最为典型,杨立辉等[16]在建立粒度判别函数时也将下蜀黄土作为典型风成沉积端元。从硬质黏土层分布位置北部长江河段直接收集水成悬浮颗粒物,确保水成成因且不受沉积后期其他因素干扰,采集时间跨度长可反映多种水动力条件。已有粒度判别公式(表2)对长江悬浮颗粒物的验证结果表明样品粒度能够反映水成特性。下蜀黄土和长江悬浮颗粒物粒度参数判别函数对硬黏土的判别结果显示,硬黏土主体为风成沉积,部分样品被判定为水成成因。判别分类是一种概率分类,仅把错误的可能性抑制到最低限度,实际判错的原因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干扰。结合长江三角洲沉积环境演化[38-40],硬黏土上部可能受全新世海侵作用的影响,下部可能受地下水作用的影响,从而部分样品被判定为水成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