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氮掺杂多孔炭材料比表面积及孔径数据》

《表1 氮掺杂多孔炭材料比表面积及孔径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氮掺杂竹炭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备与表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SBET为多点BET比表面积;VPore为总孔体积;Daver为平均孔直径。

采用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及孔径分布图对比研究了氮掺杂竹活性炭材料的孔结构,结果如图3所示。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理论可知,BC-1为Ⅰ类等温吸附-脱附曲线(图3a),表明样品中仅存在大量的微孔,而NC-1为Ⅰ类与Ⅳ类混合等温曲线[11-12],尤其是在低相对压力处吸附量远高于BC-1样品,表明NC-1样品含有的微孔高于BC-1样品;在高压区(相对压力0.5~1.0)存在的滞后环表明NC-1样品含有丰富的介孔[13]。从孔径分布分析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图3b),这可能是由于炭化过程中K2CO3热解产生K2O和CO2,对样品有活化作用产生大量的介孔。所有样品的孔结构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采用两次活化制备的氮掺杂竹活性炭材料在各项数据上均优于BC-1样品,炭化过程不仅使样品的比表面积增大,而且平均孔直径最大增加了56.7%(NC-3),反映出样品中存在一定量的介孔,这与图2的结论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