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试验数据:有机-无机肥协同调控小麦-玉米两熟作物产量及土壤培肥效应》

提取 ⇩
有机肥量为有机肥的实物用量。本试验按照常规施肥习惯,在统一施用等量化肥和秸秆全部还田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调控措施,所有处理化肥用量和秸秆用量相同,未统计秸秆养分影响
《有机-无机肥协同调控小麦-玉米两熟作物产量及土壤培肥效应》

本试验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周年轮作,于2017年10月开始,2019年10月结束,连续进行2年。试验设置6个处理,3个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计18个小区,小区面积50 m2(表1)。所施有机肥为腐熟鸡粪,主要养分含量为N 2.17%、P2O5 1.48%、K2O2.35%、有机质45.78%、p H 8.05,有机肥全部于小麦季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玉米季不再施有机肥。秸秆腐熟剂为河南省沃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有效活菌数100亿/g,产品含芽孢杆菌、霉菌等有益菌株,分解秸秆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玉米秸秆还田量在9 000 kg·hm-2左右,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后有机肥均匀撒施在试验小区,腐熟剂拌土后撒施在试验小区,结合深耕翻地,使有机肥、菌剂、土壤和秸秆混合更均匀。小麦分别于2017年10月10日和2018年10月12日播种,品种为济麦22,播种量为225 kg·hm-2,播种基施复合肥(15-15-15)750 kg·hm-2,拔节追施225 kg·hm-2尿素,分别于2018年6月8日和2019年6月10日收获。小麦收获后,秸秆全部粉碎还田,秸秆还田量在7 500 kg·hm-2左右,秸秆腐熟剂拌土后撒施在试验小区秸秆表面,玉米品种为奥原8号,分别于2018年6月15日和2019年6月18日播种,行距75 cm,株距30 cm,分别于2018年10月4号和2019年10月5号收获。玉米季统一施肥,播种施肥开沟一次性进行,基施缓控释肥料(26-6-8)750 kg·hm-2,生育后期不追肥。大田试验按正常田间管理措施进行。

查看“表1 试验数据:有机-无机肥协同调控小麦-玉米两熟作物产量及土壤培肥效应”的人还看了

表4 玉米收获作业方式:山东小麦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
表4 玉米收获作业方式:山东小麦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
山东小麦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
表2 小麦-玉米产量分析
表2 小麦-玉米产量分析
有机-无机肥协同调控小麦-玉米两熟作物产量及土壤培肥效应
表8 不同场景对比分析:有机-无机肥协同调控小麦-玉米两熟作物产量及土壤培肥效应
表8 不同场景对比分析:有机-无机肥协同调控小麦-玉米两熟作物产量及土壤培肥效应
有机-无机肥协同调控小麦-玉米两熟作物产量及土壤培肥效应
表3 不同有机无机协同模式下小麦-玉米产量构成要素分析
表3 不同有机无机协同模式下小麦-玉米产量构成要素分析
有机-无机肥协同调控小麦-玉米两熟作物产量及土壤培肥效应
表3 小麦、玉米的产量与施化肥量和土壤肥力间的通径分析结果
表3 小麦、玉米的产量与施化肥量和土壤肥力间的通径分析结果
长期施肥下华北潮土生产力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表4 玉米、小麦和藜麦的基质效应
表4 玉米、小麦和藜麦的基质效应
杂质吸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粮食中15种真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