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工业革命制造范式与高等教育范式之间人才的内在关联性》

《表2 工业革命制造范式与高等教育范式之间人才的内在关联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智能+”时代高等教育新范式探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智能+”时代,高等教育不仅要适应而且要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那么厘清前三次工业革命制造范式与高等教育范式之间人才的内在关联性就显得非常必要,因为具有价值创造能力并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特性决定着大学人才培养方式以及组织结构变革。随着工业革命驱动制造范式和高等教育范式不断演进,校企组织结构、组织价值形态和人才结构也经历了相同的演进过程。整体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前的制造范式与高等教育关系不大。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手工时代,手工工场主直接从事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而大学只为宗教培养治理人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使股东及其代理人成为企业价值主体,其他人从事一般价值创造,企业的直线型组织结构使人才结构呈两极分化的“花瓶形”,大学通过简单的科层制结构进行理智训练培养社会精英人才。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流水线生产迫使企业进行职能分工,企业形成类型多元化、层次具体化、梯队专业化的“钻石形”人才结构,大学通过职能分工与专业化合作的梯形组织结构来培养多元化、大众化人才。第三次工业革命后,面对分散与多变的市场价值需求,企业成为通过大规模定制满足客户需求的流程型组织,知识型员工的团队创新力与客户需求力共同构成价值创造主体,中间(骨干)大两边小(高级、一般人才)的“橄榄型”企业人才结构得以形成,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骨干人才[13]147,大学组织需要像齿轮一样运行来培养普及化人才,即中轴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叶片分别是不同项目合伙人团队,外围是人才市场。不同时期制造范式与高等教育范式之间人才的内在关联性详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