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解磷微生物研究方法对比》

《表1 解磷微生物研究方法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单细胞拉曼光谱在环境解磷微生物中的应用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不同解磷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均存在优缺点,具体见表1。传统解磷微生物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从复杂的生态环境中分离、纯化、培养出解磷微生物,通过研究溶磷量和生长速率表征微生物的解磷能力[12]。另外,由于解磷菌在无机磷溶解过程中会释放无机酸和有机酸,酸化细菌培养基。因此,测定培养基的p H也可反映微生物的解磷能力[13]。然而,这种依赖分离、纯化、培养解磷微生物进行微生物特征分析的方法受多种因素干扰,部分微生物因为缺乏合适的培养基、培养温度不适宜、自身生长弊端和缺乏共生体等原因无法在培养基中进行纯培养。即使是从复杂环境中提取培养的解磷微生物,也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它们在环境中的活动[14]。此外,解磷菌能够释放非特异性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促进有机磷活化,且研究发现各形态磷含量与酶活性显著正相关,尤其是酸性磷酸酶。因此,微生物酶活性也是表征解磷微生物解磷能力的手段之一[15]。但是,由于植物也分泌磷酸酶,干扰微生物解磷活性的测定,且其仅反映有机解磷菌的活性,无法判断无机解磷菌的活性,造成方法具有局限性。除此以外,总碳、总氮等土壤特征与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密切相关,也可间接反应微生物的解磷能力[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