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B7-H1基因rs4143815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提取 ⇩
《表1 B7-H1基因rs4143815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B7-H1基因rs4143815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运用测序法检测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外周静脉血中B7-H1基因rs4143815位点多态性,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风险的相关性,见表1。与对照组相比,GG和CG/GG基因型显著增加了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GG与CC相比:OR调整=1.99,95%CI(1.19,3.34),P=0.008;CG/GG与CC相比:OR调整=1.58,95%CI(1.06,2.36),P=0.02]。C和G等位基因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59.7%和40.3%,在病例组中的频率均为50.0%。与对照组相比,G等位基因显著增加了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OR调整=1.48,95%CI(1.14,1.93),P=0.004]。分层分析显示,B7-H1基因rs4143815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无明显相关。

  1. 保存图表

查看“表1 B7-H1基因rs4143815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的人还看了

表3 MAD1L1多态性位点rs1801368基因型频率分布及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表3 MAD1L1多态性位点rs1801368基因型频率分布及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纺锤体检查点功能复合物基因MAD1L1遗传变异与潮汕地区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研究
表4 MMR基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模型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
表4 MMR基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模型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
错配修复基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
表1 MMR基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位点共显性模型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
表1 MMR基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位点共显性模型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
错配修复基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
表2 MMR基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位点显性模型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
表2 MMR基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位点显性模型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
错配修复基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
表3 MMR基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位点隐性模型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
表3 MMR基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位点隐性模型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
错配修复基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
表3 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相关风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表3 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相关风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外泌体中miRNA-23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