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世纪以来天津县棉田面积一览表(单位:亩)》

《表1 20世纪以来天津县棉田面积一览表(单位:亩)》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环城圈区县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述略(1860-1937)——以近代天津地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一战前,环津圈各县栽种的棉花品种主要为中棉,产量较低纤维粗短,不能纺织细纱。随着机器棉纺织业的发展,中棉纤维短的缺点日益凸显,逐渐被市场边缘化。一战后,产量高、纤维长、缫棉率高、质地优良的美棉被陆续引入各县,“1919年,始种美国长绒棉,1936年,碱地试种美国棉种。”美籽“纤维特长,约有一英寸,色白柔软,用以纺三十二支及四十二支纱最为适宜,”产量极丰,每年运销天津口外最多。史料也记载,天津县之北部及东北部所植棉花“系美籽,多运往市内出口,因距离甚近,多用大车或船直接运往。”而三十年代年设立的河北省棉产改进会下设军粮城等三个棉花指导区,在军粮城有大片的美棉场基地,其中“大毕庄棉亩产55公斤,缫棉率28%。”美棉的推广种植促进了华北地区棉花质量和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在之后20年左右的时间里,各县棉田扩展速度均相当迅猛,棉田面积呈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棉产量及输出量亦增加,详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