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机制分析结果:从供地结构视角看城市土地市场化的动态演化》

《表5 机制分析结果:从供地结构视角看城市土地市场化的动态演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从供地结构视角看城市土地市场化的动态演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表示稳健标准误,**表示p<0.05,***表示p<0.01。

交通运输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是划拨用地的主要类型,也是2008年以后划拨占比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对两种土地供应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模型(1)、(2)分别用交通运输用地占总供地面积比重、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占总供地面积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模型(3)、(4)则用两种类型土地供地面积的对数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主要解释变量和上文一致。模型(1)中,交通运输用地占比与人均GDP的系数值为正但并不显著,这有可能是由于各地均热衷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所导致。模型(2)中人均GDP的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对于公共管理用地的重视程度也越高。模型(3)和模型(4)中,人均GDP的系数值均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这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提升,对于交通运输用地和公共管理用地的供应也更加丰富。值得注意的是,交通运输用地的系数值0.661远高于公共管理用地的系数值0.377,这表明地方对于交通运输用地供应的热情远远高于公共管理用地,也即对经济性公共品的投入远远高于非经济性公共品,与已有的研究结论类似[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