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内皮祖细胞移植辅助治疗骨缺损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汇总》

《表1 内皮祖细胞移植辅助治疗骨缺损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汇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发生及新骨生成辅助治疗骨缺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注:EPCs:内皮祖细胞;GM-MNCs: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单核细胞;GM-EPCs: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内皮祖细胞;Hi:高剂量;Lo:低剂量;Mid:中剂量;c EX-EPCs:体外培养扩增的内皮祖细胞;AP40mod: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支架;B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示实验

为了增多骨缺损区域的内皮祖细胞,大量学者尝试了多种方法,见表1。MATSUMOTO等[13]将循环内皮祖细胞、循环单核细胞及等体积生理盐水通过尾静脉注射到裸鼠股骨骨缺损模型中,通过放射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定量评估骨愈合,结果显示内皮祖细胞组的骨愈合明显优于单核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为了减少静脉注射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探索最适细胞量,ROZEN等[43]将自体内皮祖细胞单细胞悬液局部注射于绵羊胫骨骨缺损模型中,12周以后组织学检查显示对照组以纤维化瘢痕组织为主,而内皮祖细胞移植组形成了大量的编织骨。此外,也有人将生物支架与干细胞移植相结合,MIFUNE等[32]将去端肽胶原支架包被的内皮祖细胞局部移植于鼠骨缺损模型中,比较105,104,103 3种剂量和等量PBS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结果显示仅在105组和104组观察到了内皮祖细胞的成血管和成骨分化、骨缺损部位血供的增强以及骨缺损愈合的影像学和组织学证据。这些结果说明相比静脉注射较高数目内皮祖细胞,采用局部移植较低数目也可以起到相同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