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

《表2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2可知,相较于连作马铃薯,轮作藜麦及轮作玉米处理下土壤根际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均有明显增加。三种不同处理下,细菌、放线菌数量皆在15~30 cm土层有最大值。15~30 cm土层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在轮作藜麦处理中较连作马铃薯分别提高了97.35%、34.01%;轮作玉米处理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连作分别提高了201.8%、58.50%。从表中可知,轮作藜麦及玉米整体降低了土壤真菌数量,且在15~30 cm土层降低幅度最大,轮作藜麦和玉米处理的真菌数量较连作马铃薯分别降低了29.63%、48.15%。土壤肥力大小可用细菌与真菌的比值(B/F)表示,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土层加深,B/F值呈先升后降趋势,三种处理均在15~30 cm土层达到峰值,在此土层中,轮作藜麦、玉米处理B/F值分别为连作的2.80倍、5.82倍。整体上,轮作玉米处理对于连作马铃薯土壤的改善作用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