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色拉寺后山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植被类型》

《表1 色拉寺后山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植被类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拉萨河中下游河谷自然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色拉寺后山采样区域处于拉萨河谷北山,坐北朝南,光照充足,温度偏高,土壤含水量总体偏低,采样点以花岗岩为主,受成土风化母岩特性影响,土壤粒径粗大,植被以藏川杨(Populus szechuanica C.K.Schneid.var.tibetica C.K.Schneid.)、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Benth.)Banker)、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 Fortune)、高山草甸(Alpine meadow)为主。从结果来看,色拉寺后山各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方差为5.72,离散程度处于中上水平,表明各点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平均含量为10.72 g·kg-1(见表1)。但该点有机质含量与海拔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与地表植被的关系也不明显。一方面,受制于地表风化物特性,导致土壤质地较粗,土壤含水量偏低,水分低,通气好,有机质形成慢[6],再加上水流的冲击作用,使得粒径较小物质随水流流失,留下保水保肥能力较差的粒径较粗物质,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低[7];另一方面,采样处的地形条件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流失起到关键作用,色拉寺采样点整体处于阳坡,光照和温度条件较好,地形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坡度越陡,有机质含量越少。另外,地形条件通过影响土壤发育特点干扰有机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