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历史山洪灾害点重心及标准差椭圆参数变化Tab.1 Variation of gravity center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elliptical parame

《表1 历史山洪灾害点重心及标准差椭圆参数变化Tab.1 Variation of gravity center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elliptical parame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四川省山洪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x,y):重心点坐标;S/(km):重心点的移动距离;R/(°):标准差椭圆中,椭圆的方向角度;X:沿x轴的长半轴长度;Y:沿Y轴的短半轴长度

(1) 1950s-2010s重心集中在103°42′~105°00′E,29°40′~30°30′N之间,位于眉山市、乐山市、内江市,到2010s重心向资阳北部移动(图6);(2)1950s-2010s平均移动近距离约50 km,整体移动幅度较小。1990s、2010s移动距离61.44 km、73.633 km(表1),其余年代纪重心移动距离变化不大;(3)1950s-2010s的转角变化处于27.733°~51.348°,灾害点呈现出西南-东北格局,这种格局变化依次呈现出弱化、增强、增强、弱化、增强、增强的趋势;(4)1950s-2010s x轴方向上半轴长度整体上呈增加趋势,数据呈现低-高-低的波动,表明山洪灾害在空间上分布的方向性得以加强,西南-东北格局明显。1950s-1970s的灾害空间分布的方向性加强,1970s以后长半轴的距离有波动,总体距离增加,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方向性在2000s最为显著;(5)1950s-2010s的y轴移动的距离平均为158.51 km,在2000s的短半轴移动距离达到最大,表明此时灾害点分布的向心力较弱,灾害点离散程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