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淫羊藿属物种信息:淫羊藿属分类学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
提取 ⇩注:有数字编号的为中国类群;F国外研究者命名的类群;C依据栽培个体命名的类群;S后处理为异名;SSP后修订为亚种;V后修订为变种;N无效名称;I存疑类群;*2002年后发表的新种,其系统位置参考物种发表文献。下同。Note:The numbered taxa are from China;Fthe taxa that described by
《淫羊藿属分类学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
国内学者对淫羊藿属的分类研究始见于1975年,应俊生整理中国类群13种,其中包括作者新命名的巫山淫羊藿(E.wushanense)和单叶淫羊藿(E.simplicifolium)(应俊生,1975)。该文献未收录膜叶淫羊藿(E.membranaceum),并将川鄂淫羊藿(E.fargesii)作为存疑种,因此实际共包含15种。1982年至1987年间,国内学者发表3种,即保靖淫羊藿(E.baojingense,1982)、竹山淫羊藿(E.zhushanense,1985)和革叶淫羊藿(E.reticulatum,1987)。1990年至1999年间,新种数量迅速增加且全部来自中国,发表26种,使得物种数量迅速增至44种(图1,表1)。2001年,《中国植物志》新增多花淫羊藿(E.multiflorum),但未认可毡毛淫羊藿(E.coactum)、膜叶淫羊藿(E.membranaceum)、裂叶淫羊藿(E.lobophyllum)、钟花淫羊藿(E.campanulatum)和保靖淫羊藿(E.baojingense),共收录40种(应俊生,2001)。2002年,Stearn在其专著中收录54种,8亚种,3变种,其中中国44种。未收录多花淫羊藿(E.multiflorum),并将1994年发表的小叶淫羊藿名称(E.parvifolium)合法命名为E.elachyphyllum(Stearn,2002)。此后,德务淫羊藿(E.dewuense,2003)、拟巫山淫羊藿(E.pseudowushanense,2007)、青城山淫羊藿(E.qingchengshanense,2007)、靖州淫羊藿(E.jingzhouense,2009)、神农架淫羊藿(E.shengnongjiaense,2009)和普定淫羊藿(E.pudingense,2010)陆续发表,类群数量增至51种。2011年,Flora of China收录淫羊藿49种,未收录德务淫羊藿(E.dewuense)和毡毛淫羊藿(E.coactum),同时将膜叶淫羊藿(E.membranaceum)作为宝兴淫羊藿(E.davidii)的异名,并新增E.grandiflorum作为存疑种(Ying et al.,2011)。2011年至今,印江淫羊藿(E.yingjiangense,2011)、E.stearnii(2011)、金城山淫羊藿(E.jinchengshanense,2014)、天门山淫羊藿(E.tianmenshanense,2015)、西昌淫羊藿(E.xichangense,2016)、木黄淫羊藿(E.muhuangense,2017)和昭通淫羊藿(E.zhaotongense,2017)共7个新种发表。目前,各类文献正式发表的中国淫羊藿属植物共58种(表1)。
图表编号 | B16661569332666 |
---|---|
出版时间 | 2020.05.01 |
作者 | 徐艳琴、蒋勇、黄华、李仁清、李风琴、刘勇、黄小方 |
研究主题 | 淫羊藿属分类学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 |
出版单位 |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更多格式 | JPG/无水印(增值服务) |
定制格式 | Excel格式(增值服务) |
传媒
查看“表1 淫羊藿属物种信息:淫羊藿属分类学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的人还看了
-
- 表1 箭叶淫羊藿和天平山淫羊藿样本来源及居群信息
- 箭叶淫羊藿与近缘种天平山淫羊藿花粉形态对比研究
-
- 表2 箭叶淫羊藿和天平山淫羊藿不同居群花粉形态特征
- 箭叶淫羊藿与近缘种天平山淫羊藿花粉形态对比研究
-
- 表1 淫羊藿中主要成分信息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淫羊藿治疗抑郁症的抗炎作用机制
-
- 表2 淫羊藿关键化合物: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淫羊藿抗疲劳作用机制研究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淫羊藿抗疲劳作用机制研究
-
- 表1 淫羊藿所有成分筛选后列表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淫羊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
- 表3 淫羊藿属分类系统:淫羊藿属分类学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
- 淫羊藿属分类学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