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双晚”高产栽培技术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

提取 ⇩
《小麦晚播精播玉米晚收双晚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由表3可以看出,2处“双晚”栽培试验小麦玉米周年产量比CK分别增产106.7kg·667m-2、86.5kg·667m-2,增产率分别为8.3%、6.75%。通过试验表明,小麦玉米“双晚”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同时提高周年产量。

查看“表1“双晚”高产栽培技术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人还看了

表9 密肥处理对晚播晚栽机插水稻茎鞘中NSC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表9 密肥处理对晚播晚栽机插水稻茎鞘中NSC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群体生长特征及其调控策略
表1 穗粒结构设计:江苏沿海地区稻茬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表1 穗粒结构设计:江苏沿海地区稻茬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江苏沿海地区稻茬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表7 稻茬晚播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表7 稻茬晚播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淮北地区晚播小麦品种特征特性对比试验初报
表6 稻茬晚播小麦品种的叶面积指数
表6 稻茬晚播小麦品种的叶面积指数
淮北地区晚播小麦品种特征特性对比试验初报
表2 晚播夏玉米田试验设计
表2 晚播夏玉米田试验设计
皖北地区玉米田草地贪夜蛾防控比对试验分析
表3 标度表:晚熟优质高产沙棘新品种晚黄的选育经过及栽培要点
表3 标度表:晚熟优质高产沙棘新品种晚黄的选育经过及栽培要点
晚熟优质高产沙棘新品种晚黄的选育经过及栽培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