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土壤水文组合类型:基于SCS-CN福州城区内涝风险空间划分与特征分析》

《表1 土壤水文组合类型:基于SCS-CN福州城区内涝风险空间划分与特征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SCS-CN福州城区内涝风险空间划分与特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式中,S为潜在最大入渗量(mm);Q为实际径流量(mm);P为一次降雨过程的总量(mm);CN(curve number)值是模型中唯一需要确定的参数,也是流域中各子单元前期土壤湿润程度(AMC)、坡度、土壤类型及土地覆盖类型的函数,不同的土壤水文组合对应的CN值也不同,根据土壤水分的最小渗透率或土壤质地将土壤数据划分为A、B、C、D四组水文土壤类型;前期土壤湿度(AMC)则是根据该场降雨的前5 d降雨总量作为判别依据,共分为3级,即AMC I(干旱情况)、AMC II(正常情况)、以及AMC III(湿润情况)。其中,AMC I与AMC III是基于AMC II计算,如式(3)、(4)。本研究根据美国农业部水土保持局提供的CN值查找表,参考国内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7-9],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土壤质地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土壤水文组合(如表1所示),并进一步设置在AMC II(正常情况)下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CN值,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