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7年全球药物销售额TOP20及原研机构情况》

《表1 2017年全球药物销售额TOP20及原研机构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新药创制的模式选择与发展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新药研发成功率日益低下导致研发成本水涨船高,原有的大公司完全依靠自主研发的模式难以为继,大公司依然是投入的主体和研发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但大型药企研发回报率下降,越发重视学术机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创新活力,更加强调开放式创新。大型药企与学术机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学术机构和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也成为创新的主要源头之一。大型药企通过搭建一个开放型的研发组织架构,加强产品引入以及与学术机构的战略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一个新药成功应用于临床,其研发周期很漫长,过程中参与者较多,除去大公司的强劲支持外,研发机构及小型制药公司的功劳很大。如表1所示,全球销量前20位药物的原研机构不乏一些学术机构和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后续由大型制药公司推进市场。如“药王”修美乐最早由Scrips研究所开发,后续由艾伯维公司推进市场;排在第2位的来那度胺也是小型制药公司Deute Rx/CASI Pharmaceuticals的研发成果;如吉利德(Gilead)公司研发的抗丙肝药物索非布韦(sofosbuvir)最早由Pharmasset公司的Michael Sofia博士团队主导开发,后被吉利德(Gilead)公司在2011年以110亿美元收购,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全口服治疗方案药物。又如2018年3月,礼来中国创新合作中心(LCIP)在上海成立,旨在通过与本土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特别是学术机构等协作和合作推动糖尿病、肿瘤学和免疫学等领域的新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