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稳健性检验:城市蔓延对地区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基于产业动态集聚的视角》

《表7 稳健性检验:城市蔓延对地区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基于产业动态集聚的视角》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蔓延对地区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基于产业动态集聚的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保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通过变换衡量指标的方法进行检验。刘修岩等[1]将郊区化指数作为城市蔓延的另一个衡量指标,并采用离城市CBD三公里外的人口占市辖区人口的比重来衡量。我们借鉴将郊区化指数替代城市蔓延指数的做法,选择灯光亮度最高的中心区域作为CBD位置,并划定三公里以外的区域,结合Landscan全球人口动态统计数据提取同时满足灯光阈值和人口密度的区域,进而测算出各城市的郊区化指数。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经郊区化指数校正后的结果与基准回归模型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与之不同的是,郊区化指数对应的结果仅在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全部显著,并可以测算出当城市蔓延水平提高1%,则生产率下降0.011%,而周边地区生产率下降0.043%。由此可见,由郊区化指数度量的城市蔓延对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分析其原因在于,郊区化指数的测算方法强调土地或者人口向城市边缘的扩张,特别是排除了CBD三公里以内的区域,势必会进一步降低经济密度或者集聚水平。同时,城市向郊区的扩张可能会引起生产要素的流入并加剧与周边城市的竞争[30],从而也不利于周边区域生产率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