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

《表2 不同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残塬沟壑区果园复合种植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差,同列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复合种植模式间差异显著性(P<0.01,P<0.05)。

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越大,群落的营养通道就越复杂,群落就会向越稳定的方向发展[13],对4种复合种植模式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C)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进行方差分析,表明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复合种植模式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表2)。结果表示,4种复合种植模式的土壤动物H′指数多样性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MH>MB>MW>MZ,且果-粮[MZ]复合模式土壤动物H′多样性指数与其他3种模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均匀度指数依次为MH>MB>MW>MZ,4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排序依次为MZ>MW>MB>MH,优势度指数趋势与均匀度和多样性趋势表现相反,说明果-草[MH]复合种植模式中,各土层土壤动物多样性最丰富,且分布最均匀;Margalef丰富度指数依次为MH>M-B>MW>MZ,果-蔬[MB]与果-草[MH]的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果-荒[MW]和果-粮[MZ](P<0.05),但果-荒[MW]与其他3种复合种植模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