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453例老年性白内障不同超声分型的生物测值比较(±s)》

《表1 453例老年性白内障不同超声分型的生物测值比较(±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分型与临床分期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近年随着超声设备和诊断水平的不断发展,高频超声不仅能精确测量眼球的生物测值,且能清楚显示眼眶和眼内的情况,超声诊断老年性白内障的主要依据是对晶状体的厚度、混浊程度、混浊属于皮质性、核性或全部混浊,以及前房深度、眼轴距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对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分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通过本组资料显示,超声可将老年性白内障与临床分期相对应,将其分为4型:Ⅰ型:皮质混浊型:晶状体周边呈现以后壁为明显的带状增强回声,中心部呈梭形无回声,超声表现与临床初发期基本一致;Ⅱ型:核混浊型:晶状体增厚较为明显,中心部可见强回声,周边部呈相对弱回声,与临床膨胀期相似;Ⅲ型:完全混浊型:晶状体全部呈强回声,由核中心逐渐向皮质减弱,其周边较清晰、规整,是成熟期和/或过熟期的超声表现;Ⅳ型:晶体溶解型:晶状体周边呈环形斑片状分布、表面粗糙且边界不规整,中央部透声差,内见许多大小不一的点状强回声为此型的特征性表现。从表1的超声生物测值结果看,本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大多数为Ⅰ型和Ⅱ型病例,两者占总数的84.55%。Ⅱ型与Ⅰ型、Ⅲ型的晶体厚度均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Ⅳ型各项生物测值的改变最为明显,均数值与其它三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的变化,对老年性白内障具有诊断价值,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文献报道[5]先于临床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