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鹅掌楸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的面积》

《表3 鹅掌楸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的面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鹅掌楸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选取未来21世纪50年代和21世纪70年代的不同气候环境情景,利用MaxEnt模型对鹅掌楸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模拟,得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鹅掌楸适宜分布区分布面积(表3)。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鹅掌楸在中国的适宜分布面积先稳定后减少,并呈现向高纬度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轻微扩展趋势。当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典型目标值(RCP 8.5)时,该趋势更加明显。相比当代,RCP 8.5情景下,21世纪50年代适宜分布区将减少0.5万km2,21世纪70年代将减少6.9万km2,下降幅度达到了5.3%。RCP2.6情景下,面积变化趋势同样为先稳定后下降,但变化幅度较小。具体来看,当代、21世纪50年代和21世纪70年代的总适宜分布区面积分别为129.8、131.3和126.9万km2;低适宜分布区面积和高适宜分布区面积变化趋势相似,都是先增加后减少;中适宜分布区面积在当代最高,之后不断下降并保持稳定。从分布地区来看,与当代分布区相比,未来低适宜分布区较当代有比较明显的北抬趋势,江苏中北部和陕西南部都会出现一定范围的分布,中国台湾中北部的低适宜分布区也出现了明显的增加;中高适宜分布区开始呈现东西分布区连接中断的趋势,且分布区域出现破碎化,并出现向东部迁移的倾向。四川资阳、内江和宜宾的大凉山附近分布区域逐渐萎缩;丰城、新余、抚州等江西中北部,岳阳、常德等湖南北部以及鄂州、黄石等湖北东部的中高适宜分布区消失,自西向东的中高适宜分布区在此出现不同程度的断裂。集中分布区仅存在于大巴山以南的湖北西南部和重庆东南部以及浙皖交界处的天目山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