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稳健性检验——社会网络对关系型融资的影响》

《表5:稳健性检验——社会网络对关系型融资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社会信任与关系型融资的供给行为——基于CFPS2014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系数后括号内的数值是该系数的稳健性标准误;***、**、*分别表示变量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中六列均为OLS估计。

除了遗漏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社会网络维度会带来估计偏误外,还需考虑到互联网对关系型融资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拓宽了金融交易网络,带来了各种形式的虚拟化互联网金融产品,如P2P(个体网络借贷)的诞生与成熟等,这可能会倾轧传统关系型融资的发展。相较于基于社会网络的人格化交易——传统民间借贷以“熟人关系”作为交易和契约执行的基础,个体网络借贷是非人格化交易,完全超越了熟人关系,使得相互之间完全陌生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通过第三方提供的信息筛选、信用担保等机制能够发生直接借贷交易。互联网金融凭借信息结构、贷款技术上的优势能够加快交易速度,降低融资成本并突破地域、交往半径限制,可能一定程度上会取代部分个人民间借贷活动(王博等,2019)。利用CFPS(2014)数据库,本文首先从较宏观的层面用“社区网络通达性”即社区的网站/微博个数来衡量个人日常所处环境的互联网发展状况,接着从微观角度入手,利用“个人网络社交频率”(0~6代表几乎没有至每天几次的频率)、“个人网络交易频率”(0~6代表几乎没有至每天几次的频率)、个人对“互联网作为信息渠道的重要程度”的看法(0~5代表非常不重要至非常重要)来考察互联网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渗透程度。往往个人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高,越会通过互联网融资平台出借资金,本文将“互联网的发展”加入控制变量。表6估计结果显示,无论从社区还是个人层面来看,互联网的发展对关系型融资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与之前的假说相悖。事实上,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民间金融的交易半径和信任传播的通道(陈冬宇等,2014),促使部分民间金融在运营主体、信任机制以及资金运作上更开放,故互联网化环境下社会信任对关系型融资的正向作用依旧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