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 0 0 4-2018年气候灾害造成的农作物、人口与经济损失》

《表1 2 0 0 4-2018年气候灾害造成的农作物、人口与经济损失》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气候贫困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气象灾害年鉴。

一是农村地区气候贫困。我国农村气候贫困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且与生态环境脆弱有很强的关联性(李裕瑞等,2016),已成为我国农村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通过气温、降水等变化对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供水、健康等领域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和经济增长损失,引起并加剧贫困问题。水资源短缺、干旱导致土地生产力退化、不宜种植区域扩大、可耕地面积减少以及农牧业面临的生产风险增加。气温升高与水资源短缺对粮食生产造成破坏,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减产,农业损失不断上升,人们生存所依赖的生计资源基础受到破坏,同时产生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等问题,部分地区逐渐成为不宜居住的不毛之地,人们甚至被迫离开家园。在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下,干旱亚热带等区域可再生地表水与地下水显著减少,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进而导致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遭遇气候风险的概率增大,农民传统生计模式难以维系,谋生越来越困难,家庭收入急剧下降,由此滑入贫困陷阱。我国气候贫困多发生在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是西北生态脆弱地区贫困人群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十年九旱”的宁夏中南部西海固地区就是干旱致贫的典型案例,降雨量与蒸发量常年失衡,很多地区甚至“十年十旱”(曹志杰、陈绍军,2016)。2004-2018年我国气候灾害造成的农作物、人口与经济损失如表1所示,虽然死亡人口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受灾面积及经济损失仍保持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