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社会公平视角下广州市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社会公平视角下广州市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社会公平视角下广州市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笔者将社会特征变量作为自变量,公园可达性作为因变量,考察公园可达性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广州市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将样本的社会特征变量划分为3个维度: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空间结构和社会经济地位。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由18岁以下人口占比、65岁以上人口占比、城市户口占比、低端从业者占比、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以及结婚率6个指标组成,其中低端从业者包括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社会空间结构关注区域内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口的密度。由于个人收入水平数据难以获取,笔者将住房类型作为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外在表现。根据已有研究结果[35-36],将购买商品房和二手房的个体视为高收入人群,而低收入人群则主要选择福利住房(包括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人口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同时用邻里剥夺指数测度社区整体的社会经济状况。邻里剥夺指数的选取参考了Liu等的研究[37],基于4个居委会尺度的人口普查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压缩而得。4个普查指标分别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居民百分比(%)、人均住房面积(m2/人)、住房自有率(%)和从事低端职业居民比例(%)。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生成相关矩阵,得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其次根据Kaiser-Guttman准则,选取特征值最大的主成分,作为社区的邻里剥夺指数。发现邻里剥夺指数越大,该居委会的平均社会经济水平越低(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