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差分分析:“营改增”减税效应与企业去杠杆——基于2008—2013年中国工业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表2:差分分析:“营改增”减税效应与企业去杠杆——基于2008—2013年中国工业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营改增”减税效应与企业去杠杆——基于2008—2013年中国工业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差分在1%、5%、10%水平上显著。

表3为按照逐步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营改增”政策实施对企业主营业务有效税率影响的回归结果。模型(1)的基本分析结果显示,营改增政策试点的系数为负,并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考虑到基本回归结果中的遗漏变量问题,模型(2)—模型(5)分别加入了衡量企业特征的控制变量,但“营改增”政策试点的回归系数仍然显著为负,表明“营改增”政策试点确实降低了企业主营业务的有效税率。以模型(5)为例,“营改增”政策试点使企业主营业务有效税率降低了0.68个百分点,相当于均值(3.57%)的19%。上述实证结果也表明,“营改增”政策试点对企业主营业务有效税率的影响不仅在统计上非常显著,而且还具有很强的经济意义。在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过程中,为避免回归结果可能仅是企业主营业务有效税率变动的结果,而不是“营改增”政策试点的结果,进行安慰剂检验。本文假设“营改增”试点发生在2009年,采用2008、2009、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如模型(6)所示。模型(6)中“营改增”政策试点的系数虽然为负,但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模型(1)—模型(5)的回归结果中蕴藏了“营改增”政策试点带来的影响效果,“营改增”对企业主营业务有效税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从其他控制变量的分析结果来看,企业资产规模、资本劳动比等变量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企业年龄、盈利能力与企业主营业务有效税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而出口型企业一般具有较低的主营业务税率,并在统计上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