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各档粒子对各物理参量的贡献率(降雨降雹混合计算)》

《表2 各档粒子对各物理参量的贡献率(降雨降雹混合计算)》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16年5月6日重庆万盛短时强降水雨滴谱特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将仪器采集资料按直径分为4档(<1 mm、1~2 mm、2~3 mm、>3 mm)来考察本次天气过程中(降雹时间共计5 min)各档粒子对含水量、粒子浓度、雷达反射率和雨强的贡献。表2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粒子数浓度随直径增大而迅速减少,<1 mm的粒子占绝大多数,达79.18%;从雷达反射率因子来看,大于3 mm的粒子起主要贡献,达到97%,其主要原因是Z与粒子直径D的6次方成正比,更依赖于粒子的直径;液态水含量来看,<1 mm的粒子贡献较小,1~2 mm和2~3 mm粒子贡献相当,>3 mm粒子贡献最大,几乎占到了液态水含量的一半;从雨强分档来看,分布规律与液态水相似,>3 mm的粒子起主要作用。另外,本文还分析了单独降雹阶段和单独降雨阶段,其规律一致。从整个过程来看,虽然小粒子数浓度占比较高,但对液态水含量和雨强贡献都较小。>3 mm的雨滴虽然浓度小,但是对雨强的贡献最大,这是因为大雨滴虽然数量小,但是尺度很大,故不能忽略其对降水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