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乙酯的液相密度ρl、气相密度ρg、气相动力黏度ηg、液相运动黏度ν及表面张力σ》

《表7 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乙酯的液相密度ρl、气相密度ρg、气相动力黏度ηg、液相运动黏度ν及表面张力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棕榈酸甲酯及棕榈酸乙酯高温热物理性质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表面光散射法测量了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乙酯的表面张力和黏度,温度范围为333.15K~548.15K,结果见表7。此方法需要流体气液相密度和黏度作为输入数据,其中要求液相的密度具有较高的精度[22]。对于蒸气压较低的情况,可以忽略气相而不影响试验数据的精度。两种物质的液相密度由式(2)计算获得;气相密度通过维里方程计算得到,其中第二维里系数[32]和第三维里系数[33]由对比态预估方程预测获得;气相黏度由文献[34]提出的对比态形式的预估方程计算获得,对于非极性和极性物质,预测精度的预期误差分别为1.5%和4.0%。实际中,在远离临界点(对比温度Tr<0.95,Tr=T/Tc)时,即便对于极性流体,气相黏度预估对其黏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贡献也不超过0.5%,对表面张力的测量不确定度贡献可以忽略不计[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