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近几年国内学者有关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

《表3 近几年国内学者有关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国内学者从案例区入手对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的相关理论[16-20]和评价方法[21-27]进行了探讨和实践(表3),整体特点是结合评价区社会及自然生态本底,选取恰当的评价视角及评价对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评价范围涵盖陆海,评价尺度跨越大,从乡镇到省级皆有,评价视角主要集中在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环境灾害危险性、生态服务维持及价值等几个维度,评价因素涉及生态功能、生态价值、自然地理条件及灾害风险等领域。另外,脱胎于景观安全“源-汇理论”[28]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有相似的作用,其一般应用在市级以下尺度,从景观连通性、生态安全性与风险性、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生态重要性和敏感性等角度[29-32],识别出需保护的生态源地和战略点,并构建廊道[33],从而组建理想的生态安全格局,成为化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矛盾的途径[34]。这些研究都为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和指标选择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