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量变化(2004—2016年)》

《表1.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量变化(2004—2016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物联网的垃圾分类源头排放登记系统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北京市区域统计年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北京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和处理量逐年增加(表1),生活垃圾成分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1-5]。日益增多的生活垃圾一方面给居民的生活环境与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居民缺乏生活垃圾分类常识、相关配套设施不足、非强制性分类政策等原因,居民仍未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生活垃圾大部分仍然处于混合投放的状态。生活垃圾仅部分具有回收价值的废品通过资源回收渠道实现了资源化,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低。生活垃圾填埋是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使得新建填埋场的成本增加;垃圾填埋场选址多数远离城区,增加了运输成本;已饱和填埋场仍需维护,需支付大量运行成本。垃圾处理成本增加、占用大量空间资源和带来环境污染风险已成为关乎民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提倡垃圾分类处理,培养全民垃圾分类习惯和提高垃圾资源利用化率已迫在眉睫。基于物联网的垃圾分类处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垃圾分类参与水平的基础工作,通过垃圾分类系统可以了解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程度、厨余垃圾分出水平,可以全面了解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和终端处理量的变化,帮助政府合理配置垃圾处理设施和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垃圾分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