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中国城乡居民社会流动概况》

《表4 中国城乡居民社会流动概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镇化的社会效应及城镇化中后期的规划应对》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整理自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

“发展”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良方”,而“停滞”却是激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9]。在近四十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经济和社会实现了同步发展,除了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创造了巨大的机会空间,给予了社会底层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上升式社会流动的机会。总体上,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地位大多都获得了较快提升。社会地位的变化是社会流动状况的重要衡量标准,社会流动快也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表现。表4展示了我国城乡居民社会流动的总体变化情况,可看到,城市地区的居民的社会地位自评显著高于农村地区的居民,反映出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对社会发展的重要积极意义,但也说明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始终存在。同时,受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影响,城乡居民对未来社会地位的继续提升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另外,对不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城市中居民社会地位变化进行对比(图3)发现,中等城镇化水平城市的居民的社会地位自评相对较高,而城镇化水平较低城市居民的社会地位自评相对较低;社会流动上,在城镇化率越高的城市中居民的社会流动越小,而城镇化率较低的城市中居民的社会流动越大,反映出宏观的城镇化进程对城镇化落后地区的影响更大,即如果宏观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断,后发城市的社会流动受到的冲击将更大。在对未来社会流动的期望上,呈现城镇化率两端的城市的居民对未来的变化期望较高的特点,这同样与宏观人口城镇化的走势密切相关。可见,在经济和城镇化同步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的社会流动较大,宏观发展环境的变化对落后地区居民社会生活的影响可能更大。以往规划界长期关注城镇化的经济效应,但随着城镇化发展速度的下降,经济快速发展下所掩盖的社会问题将被一定程度上放大、甚至激化,在城镇化中后期中保持持续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发展活力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重大社会挑战,城乡空间的政治性也将为城乡规划学科和行业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