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007—2016年江淮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得分表》

《表4 2007—2016年江淮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得分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江淮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时序演化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总体而言,2007—2016年江淮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呈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处于弱、一般层次等级的城市数量不断减少,达到强层次以上等级的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其可能原因在于江淮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高的南部地区、东部地区其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社会事业等处于领先地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节能减排等公共设施较为完善,污染物排放量较少,政府和社会对资源环境关注度较高,对环境治理的投资较多。南部地区的马鞍山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芜湖和铜陵,池州较低,其中马鞍山市钢铁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10年间马鞍山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均处于其余城市之上,且于2014年达到峰值1.73;北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是合肥、安庆、滁州、六安,其中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是政治经济中心,也是重要的增长极,10年间合肥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始终处于其余三个城市之上,且于2014年达到顶峰值1.38;中部地区的淮南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得分较高,其次是蚌埠,巢湖较低,其中淮南依靠煤矿资源,10年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始终处于其余城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