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16年江淮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得分与排名》

提取 ⇩
《表3 2016年江淮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得分与排名》
《江淮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时序演化特征》

2016年江淮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按降序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是:马鞍山、芜湖、合肥、铜陵、淮南,其中马鞍山资源环境承载力最高,达到1.56,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城市群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容纳能力越强,从资源方面来说,资源提供给生态平衡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能力越强,从环境方面来说,对环境污染物的容纳和自身净化能够维护良好生态环境能力也越强。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江淮城市群中合肥、淮南、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资源环境承载力均大于零,而蚌埠、滁州、六安、池州均为负值。江淮城市群南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高,北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江淮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得分和排名情况,详见表3。

  1. 保存图表

查看“表3 2016年江淮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得分与排名”的人还看了

表1 资源环境承载力计算数据来源
表1 资源环境承载力计算数据来源
资源跨区域流动视角下的承载力评价——一个动态评价框架及其应用
表4 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特征
表4 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特征
长江经济带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表1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
表1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
河西走廊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耦合及空间格局
表5 2003年、2017年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布对比
表5 2003年、2017年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布对比
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质量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表2 淮北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
表2 淮北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
基于GIS的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
表3 淮北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区
表3 淮北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区
基于GIS的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