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厌氧发酵过程中还原性糖含量变化的特征》
提取 ⇩
《醋酸预处理对牛粪与水稻秸秆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CK厌氧发酵过程中还原性糖含量的最大值为19.24 mg·mL-1(如表4),最小值为9.20mg·mL-1,其中最大值则出现在第5天(如表4)。在各处理组中还原糖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因为在发酵初期,纤维素酶活力提高加速了对底物的分解,在酶解速率加快的同时,生成了较多的还原糖,还原糖含量升高[20]。并在各处理组中发现,醋酸预处理也能够使发酵过程中的还原糖含量的最大值升高或降低且使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提前,均出现在厌氧发酵的初始环境。而还原糖含量的最小值也能够被预处理升高或降低,但出现时间推迟。因为在纤维素酶活力降低的同时,底物无法被纤维素酶分解成还原性糖,所以其含量也下降。
图表编号 | B16661000299666 |
---|---|
出版时间 | 2019.07.30 |
作者 | 杨雪、邹书珍、唐贇、余小丽 |
研究主题 | 醋酸预处理对牛粪与水稻秸秆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
出版单位 |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更多格式 | JPG/无水印(增值服务) |
定制格式 | Excel格式(增值服务) |
传媒
查看“表4 厌氧发酵过程中还原性糖含量变化的特征”的人还看了
-
- 表1 牛粪和玉米秸秆的主要理化性状
- 玉米秸秆调节牛粪含水率对其腐熟进程及氨气释放量的影响
-
- 表1 水稻秸秆基本成分含量[7~9]
- 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理化特性分析
-
- 表1 水稻、玉米和油菜秸秆炭的表面特征
- 不同作物秸秆加工制成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
- 表1 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变化
- 基于微好氧同步预升温的序批式厌氧干发酵特性
-
- 表1 秸秆、猪粪和接种物的基本特性
- 秸秆与猪粪混合高固厌氧消化产气性能及关键微生物分析
-
- 表2 水稻秸秆醋液对2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抑制率(%)
- 两种秸秆醋液对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