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浮游动物优势种及其优势度的季节变化》
提取 ⇩《长江安庆新洲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以优势度指数Y>0.02定为优势种,调查水域浮游动物优势种共计11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3种,枝角类2种,桡足类2种。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在4个季节均作为优势种出现,王氏似铃壳虫(Tintinnopsis wangi)、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梳状疣毛轮虫(Synchaeta pectindta)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作为春季、秋季和冬季的优势种出现。4个季节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存在差异,其中秋季优势物种最多共8种,夏季最少为3种,且淡水麻铃虫(Leprotintinnus fluviatile)和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t)仅在夏季作为优势种出现(表2)。
图表编号 | B16661000279666 |
---|---|
出版时间 | 2019.07.30 |
作者 | 代培、王银平、匡箴、蔺丹清、杨彦平、刘思磊、刘凯 |
研究主题 | 长江安庆新洲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出版单位 | 农村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村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村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村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村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村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村农 |
更多格式 | JPG/无水印(增值服务) |
定制格式 | Excel格式(增值服务) |
传媒
查看“表2 浮游动物优势种及其优势度的季节变化”的人还看了
-
- 表4 长江万州段干支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 三峡水库蓄水期长江万州段干支流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
- 表6 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
- 渭河干流和秦岭北麓典型支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评价
-
- 表5 渭河流域调查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r)和概率水平(P)
- 渭河干流和秦岭北麓典型支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评价
-
- 表4 背钻数据汇总表:安徽三座通江湖泊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 安徽三座通江湖泊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
- 表3 2013—2016年春季长江口POC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 春季长江口颗粒有机碳年际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 表1 2013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春季和秋季无脊椎动物分布的环境特征
- 环境要素驱动下的长江口无脊椎动物群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