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酷睿i3,i5,i7的区别

intel core(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基本上是现在笔记本电脑的主流配置了,在台式机上也占有着半壁江山,core i系列处理器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是很大的,首先酷睿i7处理器是很NB的,i7i3i5强的地方是i7四核八线程,为什么会四核但是有八个线程呢?这是因为i7支持超线程技术,即通过某些逻辑运算方式使得一个内核成为两个逻辑内核,这是一种优化的算法,两个逻辑内核比两个物理内核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酷睿i7 9xx系列还支持三通道技术,大家都知道通常我们可以把两个内存条组成双通道内存来提高速度,而i7支持三通道允许三个内存组成三通道,但是实践表明三通道对性能的提升并不大。我们知道通常CPU是不能直接访问内存的,需要南北桥的支持,但是i7貌似是把一个类似北桥的东西并入处理器了,这样呢就可以直接访问内存了,这可以大大提高运行效率,但是装载i7的主板还是会有南北桥的。i7处理器并不集成intel核显(核显是显卡集成在处理器内部—MTOOU.INFO注),因为针对高端用户的i7处理器是不可能装在没有独立显卡的垃圾电脑上的。

超线程技术的区别

intel core i5是core i7的简化低端版本,台式机的酷睿i5处理器是四核四线程的,并不支持超线程技术,笔记本的i5是双核的,但是支持超线程技术,所以是双核四线程。i5笔记本处理器还集成了intel核显,这是个很不错的技术,刚开始核显只能当作普通的集成显卡来用,后来对核显的支持越来越多,比如掀开的i5本子可以在使用独显的同时调用核显加速高清视频,这不同于一般的显卡硬解,实际上让i5处理器发挥了最大的性能。部分搭载i5的主板没有北桥,另一个芯片也不叫南桥了,叫单芯片,技术与i7类似。

睿频技术的区别

此外i5与i7支持intel睿频技术,就是说在计算机进入高功耗状态时i5和i7处理器能跑出比设计频率更高的超高频率,而在计算机进入低功耗状态时i5与i7处理器则进入低频率状态减少耗电量和发热量。inte酷睿i3是这个系列的低端产品,说是低端实际上也相当NB,开始的i3支持超线程技术,即双核双进程,后来i3也支持了超线程技术,达到了类似i5笔记本系列的双核四进程。但是i3处理器不支持intel睿频技术让性能打了不少折扣,部分i3带有核显,但是很多是不带的。

总的来说i7与i5的架构比较类似,i7不开启睿频就能达到2.8GHZ以上,开启睿频后更是能狂飙到3.3GHZ以上,再加上四核八线程的处理能里可以说是绝对的王牌,而i5不开睿频大概在2.5~2.6GHZ的主频,开启睿频后在2.8~3.0GHZ,而i3不支持睿频,主频在2.3~2.5GHZ,可以看出实际上i3,i5,i7是低中高搭配的整个CPU体系,如果加上atom轻量级处理器的话,基本上就覆盖整个处理频率范围了。

真的CPU主频越高越好吗?

现在新的笔记本已经是酷睿二代产品了,但是可能很多细心的朋友会问为什么二代酷睿的主频反倒比一代酷睿的低呢?难道CPU主频不是越高越好吗?实际上这牵涉到CPU运算能力的问题,我们通常最关心CPU的主频,但实际上仔细看看CPU的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当时的奔腾处理器都已经有3.0甚至4.0GHZ的主频了现代无论是酷睿还是atom还是amd的 推土机普遍主频都没有那么高,但是速度却有了较大的提升。

CPU的运算速度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主频,一个是每个时钟周期内执行的命令次数。打个比方,某个生产线一天能进行100次生产,一次10个产品,这样一天是1000个产品的产量;而另一个生产线一天能进行50次生产,一次50个产品,这样一天的产量就是2500个,任何人都会知道后者的产量高了。CPU也是同样的道理,多核比单核处理的快的原因就是这样了,除了多核外另一个办法就是多线程,即在一个CPU核心上焊接多个运算单元,好比一个车上两个发动机,原理与多核类似。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会提高CPU的工作能力,这就是提高CPU的效率,同样是加工一个产品,原始的生产线需要10道工艺而新的只用5道的话在相同的主频时后者就有两倍的运算能力。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主频的升高意味着单位能耗的增加,能耗增加导致发热增加,CPU温度过高。发热增加会降低CPU运行效率(温度高对元器件的影响),所以新的处理器普遍降低了主频。

其实我们可能发现老式的奔腾处理器即使在3.0GHZ的主频下工作运行能力还是没有intel atom1.5GHZ左右快,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一些上网本采用atom处理器能比较好的运行windows7的原因。

我们自己的龙芯处理器主频是很低的,这让很多网友不解,其实龙芯走的是多核路线,虽然龙芯3A主频还不到1GHZ但是8核处理器基本上也弥补了性能上差距。
cpu的运算能力并不等同于主频×核心数,还要考虑到架构的区别(即需要几个步骤来完成一个操作),老机器即使再怎么超频都无法较大的提升性能就是这个原因。比较CPU主频只能在CPU架构相同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超过了这个限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并不是CPU主频越高越好!(幻儿)

Android系统的一些特点

Android是目前使用数量最多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操作系统,尚无中文统一命名,中国大陆使用的的所谓android通商是基于安卓(非官方android)和安致(google官方)系统自我修订了的系统,原版的少之又少。

Android系统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但是并不是GNU/linux(曾经短暂的是),其主要原因是android几乎移除了全部的gnu/linux支持项目并且其本身也不能并入linux主开发树,不得已被linux除名。

Android系统可以运行在多种处理器上,继承了linux系统兼容性好的特点,支持包括arm,intel,amd在内的多种处理器,但是部分android程序需要arm指令集来运行,所以并非有了android系统就能运行android程序,还要看具体的使用环境(正如arm版的win8也无法直接运行office2010一样)。Android允许程序员使用java,c,c++等多种语言进行编程,彻底摆脱了移动操作系统java一统天下的时代,在文件系统上android支持FAT32,NTFS,EXT3,EXT4等多种文件系统格式(基于intelX86的android不能写FAT32),软件包采用apk格式,类似ubuntu的deb和fedora的rpm包。

Android目前在arm平台上效率比较高,在X86平台上不仅效率有待提高而且还经常出错(X86平台通常是intel的CPU,性能上相比ARM要强但功耗较大——MTOOU.INFO),这主要是因为google把android定位为移动操作系统的原因,而上网本等平台并不属于android的范畴(google计划中上网本系统应由chromeOS提供)相比与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ios系统,android的可定制性要强得多,但是可定制强引起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android和linux一样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个软件开发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一个问题就是盗版问题和安全问题,android虽然继承了linux的很多特点却并没有完全学会linux安全的特徵,android已经成了安全的问题大户,目前看来短期内难有解决办法。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盗版猖獗的国家,盗版软件虽然免费却没有保障,已经成了最大的传染源……

浅谈IntelliCache本地存储(SSD固态硬盘)

最近在Citrix Blog上看到篇博客(IntelliCache, Scalability and consumerSSDs),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推荐给大家。但是今天想聊一下我自己对IntelliCache的看法。

博文的主题思想:在使用IntelliCache的环境下,其实并不一定要SSD固态硬盘。我和作者的观点一致,SSD固态硬盘并不是必须的。为什么这么说,分为六个部分来分析:(致谢:第五部分来自Davy老师的原文,第六部分来自HongXiMa的观点,在此一并谢过!)

IntelliCache技术的特性

IntelliCache能大幅度节省对存储的要求,它把对共享存储的要求转移到了本地存储上。IntelliCache只支持MCS模式,不支持PVS模式;IntelliCache支持MCS的Pooled和Dedicated这两种模式;Pooled模式支持本地的读和写的Caching,但是不支持XenMotion,能最大存储的IO和空间节省。但是如果是Dedicated模式,就只支持本地的读,所以可以做XenMotion了,也能节省存储的读IO。IdentityDisk一直都是放在存储上的。

我们的担忧:本地存储的IOPS不够支撑虚拟机的Diff Disk在本地存储上读写。

案例分析

接下来分析一个实际案例:如果我们采用HP PROLIANT BL490C G7刀片(2路6核至强CPU、64GB内存、6块1000M网卡、2 x 300GB/ 2 x 600GB硬盘 15,000RPM SAS),该配置下我们推荐35-40VM/Host。

35VM-40VM,稳定状态下按照每个用户需要12个IOPS计算,一共需要 35 * 12 =420 IOPS, 按照40个VM计算就是 480个 IOPS,我们就取平均值450。

MCS环境下我们按照读50%,写50%来计算。(这个比例的出处请参考 XenDesktop Planning Guide – Storage Best Practices ),则需要:
读:450 * 50% = 225,写也是这个值。如果按照RAID1来计算,则需要磁盘提供: 225 + 225 *2 = 675 IOPS

15K 的SAS硬盘一般至少180个IOPS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应该是没有计算磁盘的Cache的作用的(纯粹只是计算机械运动),估计能达到200-220 IOPS左右。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IOPS,如果按照200计算,在RAID1的环境下就是 675 / 200 =3.375,也就是说4块盘足矣。

一台服务器装4块硬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担心什么?刀片服务器上只能安装2块硬盘?

Host上的硬盘一定要做RAID1吗?

我们接下去继续分析:Host上的硬盘一定要做RAID1吗?
再来分析一下Host上的硬盘都是存储什么数据:存储的是DiffDisk,说白了就是PVS模式下的Write Cache。其实就是在Session存续期间的一些缓存文件。这些缓存文件很重要吗?

Pooled模式下读和写的Caching均发生在Host的硬盘上,如果是Dedicated模式,写的动作是往共享存储上写的。而既然是Pool模式,就肯定是给任务型工作者来使用,假如Host上的硬盘坏了或者Host主机都坏了,重启一次把Diff Disk清空也并不会对生产造成大的影响;而Dedicated模式呢? 这个Diff Disk是往共享存储里面写的,Dedicated模式主要是给研发和个性化办公环境下使用,Host上的硬盘坏了或者Host主机都坏了对Diff Disk没有任何影响。

所以结论是:Host硬盘上坏了,没什么大不了;更何况即使启用了HA,在另外一台Host上启动VM,Diff Disk也是没有了。既然Host上的Hard Disk没那么重要,我们还要做RAID1吗?我觉得RAID0都可以了。如何按照RAID0来计算则需要:225 + 225 = 450 IOPS(因为RAID0没有写惩罚了),这时候450 / 200 = 2.25,基本上2块盘就足矣。

SSD划算吗?

如果换成SSD硬盘,一块SSD硬盘可以至少提供20.000 IOPS,~3000-4000 随机写 IOPS,是不是大炮打蚊子,绰绰有余了,更何况SSD硬盘10倍于机械磁盘的成本,实在是不划算。

部署IntelliCache后存储上的实际数据

发一个实际存储上捕获到的数据:
从下图可以看到,1000台VM在没有IntelliCache启动的时候,峰值读IOPS大约是15000左右,使用了IntelliCache后,峰值读IOPS大约为3000,大约为原来的20%。而且读IOPS的峰值区间也大大缩小了。由于是研发场景,因此使用的VM应该都是dedicated的,根据IntelliCache在dedicated模式下的工作原理来看,IntelliCache对dedicated模式下IOPS的减少主要是对读IOPS,对于写IOPS的降低应该没有太多贡献。对于启动后VM的读操作,不可能像启动一样基本在读master image,有相当部分读操作会读diffdisk,所以对读IOPS的减少肯定不会像启动阶段那样能达到原来的20%这么大的幅度。虽然这个比例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我个人感觉降低30%-50%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基于上述理由,我认为IntelliCache可以将计算中的MCS产生的50%的读IOPS再降低一半,即225/2 = 113 IOPS,这样RAID10的总IOPS需求就是113 + 225 *2 = 563;。15K 的FC盘有至少180个IOPS,如果按照200计算,考虑磁盘阵列的cache的对IO性能的提升因素(这点一般大家都没有予以考虑),用Raid10的话3块盘也应该基本够了。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减少的113读IOPS并没有消失,而是分布到服务器的本地硬盘上面,113个IOPS对单台服务器的硬盘不构成的压力,用两块SATA硬盘做RAID1也完全能承受。

一点个人意见

最后说一下IntelliCache对Cache到底是写到硬盘还是写到内存中(类似于PVS的技术),目前为止IntelliCache对Cache还是写到硬盘中。但是我觉得dom0 内存里的cache 和 buffer 会对Intellegent cache 功能有较大帮助(未证实),所以在实际场景中实际效果比我们计算出来的结果还要好一些。(大卫王 QQ:466167753)

华为C8650 ROM曲折经过

手上的C8650是华为的杰作,无论从外形到价格,再到预装的软件都是一流,可惜的就是不支持Z4的一键ROOT,对于ROOT这个东西,我很排斥刷ROM,特别是非官方的所谓精简美化ROM,往往是说得好听,看着好看,但是用着就一堆问题,既然非官方,也自然不会有太多的解释和跟进,结果就是不停刷了一个ROM又一个,做了一次小白鼠又做一次。

过年困在家里,这个华为C8650手机成了最贴心的伙伴,可是25M的可用内存让我真的没法接受,稍微预装个快播就报空间不足了,当然主要原因是快播这个垃圾只能装在内存中,不能装SD,但是这种装不上软件的苦恼却丝毫不因为这是个垃圾软件而显得轻松,决定了,要ROOT。上网搜啊,搜啊,终于在一堆刷ROM ROOT的文章中找到一个软件SUPERONECLICK,一个利用溢出的漏洞,嵌入SU用户,到达ROOT的目的,无需刷ROM,down下来一用,真如软件说明的,ROOT 成功了,而且就那么简单,ONE CLICK —-ROOT.幸福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ROOT得太成功了,手就痒了,又搞来一个超频软件,结果一键超频的结果是,机子变砖头了。苦恼啊!

不想刷ROM ,可是现实却总是这样,最后还是要重刷ROM ,庆幸的是,岁月除了给我留下了缕缕白发之外(当然主要是遗传问题),还给我留下了一点教训,过去升级往往也是如此,最终升成了砖头,所以这次预先把700个电话号码都备份,不然就真的苦恼了。

虽然刷ROM,但是还是不想刷那些非官方的美化ROM,于是上华为网站,下了个B863的最新ROM,刷完了,机子可以用了,可是那些恼人的预装应用又回到了内存里。不怕,咱手上不是还有SUPERONECLICK吗?ONE CLICK–ROOT,不想说,可是还是要说,现实总比自己想得复杂,这次竟然ROOT不了了,上网仔细一查,见鬼,华为最新的B863修正了漏洞,无法利用溢出注入SU用户了。欲哭无泪啊,搞了半天,不但回到原点,而且还哪里都去不了了。难道真的要刷非官方ROM?

继续在网络中搜寻,搜啊,搜,终于给我看到一个有点卡通的名字 “反黑战士recoverytool”,理念和我,也是一个不愿意刷非官方ROM的大神,它的机理倒是貌似要刷ROM,其实只是利用一个虚拟的RECOVERY,存入SU用户,一切突然又变得简单了,下载来一用,果然很简单,更有意思的是,你想注入哪个版本的SU.apk,随便,自由是最好的!

到此,折腾到凌晨2点,终于向着我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2:40分,终于将我所有软件都装到华为C8650的SD中,内存的无用预装APK都删干净了,一查可用空间109M,满足啊,特别能理解那些拼命赚钱的人,数字的变化让人真的有种满足的感觉。(文:安奈的朋友)

图文:QQ在线时别人看是离线,自己QQ隐身时别人看是在线

我这人不是很喜欢写日志,一来是麻烦,二来受过打击(没人看),但是而来无聊还是写点教程吧,也不算教程啦(心情好,以后会写的)!注:小发现,非技术活,高手勿喷!

首先登陆QQ,然后点击此链接http://id.qq.com进入“我的QQ中心”选择“好友”栏目,进去后会出现好友列表,将鼠标放在好友上,后面就会自动现实出两个眼睛的图标。今天说的QQ在线时别人看是离线,自己QQ隐身时别人看是在线的功能就是靠这个时限的。如下图:

登陆我的QQ中心进入好友栏目所有好友,可以对他们设置现实在线或隐身

关键: 选中你要QQ在线时,对方看着是离线的人,然后点击闭眼图标闭眼代表隐身即可,如果想要自己QQ隐身时别人看着是在线(和QQ客户端里面的“隐身对其可见”一样)就选择睁眼图标睁眼代表QQ隐身时对其可见即可。编辑完成后关闭网页即可。

教程到此结束!简单吧!(给有用之人用)(Ocean QQ:308128897)

ATI显卡PhysX物理加速(win7 32位)

我看到最近很多网友关于对ATI显卡(简称A卡)也能用PhysX物理加速很感兴趣,我不知道是用什么方法玩的物理游戏,的确很多物理游戏是可以破解的。我就是为了玩《极品飞车15》,要不然不能玩。而且现在所有配置调到最好,毫无压力啊,很流畅~~就是用键盘玩有点蛋疼。想换个方向盘玩,额,废话少说了!

我就说我所知道的吧,本人实验了N多次,下了新的旧的PhysX版本。终于碰到了能让我的Y560的ATI HD5730 PhysX物理加速的方法。至于64位的WIN7下载9.09.0428的PhysX就可以直接安装了。而32位的就没那么简单了。一直会提示“安装提前结束”的错误提示。

所以我们利用的是自动安装的方法直接安装反正我下的所有版本都不可以!《/quiet的自动安装》
/quiet /norestart表示:Windows XP中文专业版安装补丁时需要安装参数,一般补丁文件的安装参数有3种不同的形式:

  • 带有q的补丁文件其后只需加/q安装参数就可以了,表示安装时无需用户进行干预。
  • 带有Q类补丁文件,其后要加/q /o /z安装参数,分别表示安装时无需用户干预、不提示覆盖OEM文件、安装完后不重新启动。
  • 带有KB类补丁文件,其后要加/quiet /norestart /o的安装参数,分别表示安装时无需用户参与、安装完成后不重启、不提示覆盖OEM文件。

额,原理什么的不会说,也应该没什么人听,这次我移植到了WIN7家庭的32bit版本。首先下载PhysX_9.10.0513_SystemSoftware去ND的官网下最好!一定要这个版本的其他版本不能安装成功!把安装软件不要下载到桌面!找到软换右击发送然后到桌面快捷方式!

下面是关键操作,请注意!
找到快捷方式右击属性!在目标里有PhysX_9.10.0513_SystemSoftware.exe在.exe后加入:空格/quiet 注意 是( /quiet)exe后面要加空格 在输入/quiet
然后点应用,最后确定!

这时候双击快捷方式开始安装,到了安装环节 是刷的一下就什么都没了。就像没反应一样,不过这时确实安装好了。直接重启计算机。开机后就好了可以物理加速!哈哈 我真是个奇才啊~~!主要解决的是生涯模式无限加载的问题!

如果还不能玩极品飞车15或者什么游戏的他显示的应该是P…… .dll格式这样的文件丢失,当然也可能不是P开头的DLL格式的文件。去网上单独下载一个这样的DLL文件放到安装盘(一般是C盘)的WINDOWS/System32的文件目录下就可以了~!

谈AMD与intel的近况对比

在文字开头我想说的是,第二代的i系列处理器i5 2410m和i3 2310m在我看来真的是很鸡肋的一款产品,真正意义上称得上是节能高效处理器的是现在出来的i5 2430m 2440m等后续处理器,越早出来的东西真是越容易夭折,就像几年前的英特尔的胶水双核,intel 将两颗Pentium 4核心封装在一个基板上,组成了Pentium D,AMD认为这种架构是假双核,“真四核”与“假四核”也是同样的道理,Intel将两颗Core 2 Duo粘合成为一颗四核Core 2 Quad,而AMD则重新设计了Phenom原生四核CPU,你看人家AMD 多老实。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因为经历了当年的“不兼容”坎坷历程,当然现在已经不存在兼容问题了,AMD不想和英特尔来正面交锋,而是选择了田忌赛马原则,用高端的六核四核来对抗英特尔的旗舰四核i7处理器,用中端四核处理器的高性价比来对抗英特尔的拥有双核但是可以运用超线程技术模拟四核芯的i3,i5系列,intel的处理器价格偏高已经成了AMD进攻的有效突破口,现在网吧,普通家庭用户的台式电脑基本上会选择具有超高性价比的AMD 处理器。

再到现在的“融聚”理念,许多项测试证明了AMD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CPU+GPU 完美结合,或许是架构上的差异,AMD 的融聚APU 选择了将cpu与GPU结合在一个die上,而英特尔却将核心显卡与cpu分开组装在一块芯片上。APU最大的优势在于双显卡的交火,独立显卡和APU 中的显卡可以性能叠加,鬼泣,cod8,GTA 5,上古卷轴测试性能提升平均超过45%,这估计英特尔的核心显卡是做不到的。但是AMD 目前仍然在适应于32nm工艺,之前由于良品率过低而影响了供货,28nm由于代工工厂的原因也被迫停止,貌似后来又转交给了台积电囧囧囧,一路坎坷,一路火花带闪电。。amd的理念还是不错的,英特尔大哥就应该有一个强劲的对手来激励一下,要不然,像上次有瑕疵的cpu估计又会出现在intel的产品里面,到时候全球数以亿计的装有intel芯的pc崩溃可不是闹着玩的了。

1000元打造高清下载+播放主机

本系统主要用于全天候下载、上网、工控,以及家庭服务器使用。BT/PT狂、高清狂,如果考虑700元的高清“盒子”可以直接无视本文,钱多的主儿可以绕道。

由于我国网络基建落后,带宽小,速度慢是基本国情。用这条“小水管”下载动则10GB高清电影无疑有些“不计成本”。高清电影一般都是1080p,即1920×1080逐行扫描格式,720p是普清,电脑格式一般以mkv、mp4、mov、rmvb居多;下载高清电影的主力软件有utorrent、transmission、电驴、BT精灵、迅雷,前三者是跨平台软件,即可以在linux上跑,后两者必须在win上跑。对于linux 的下载软件,可以被集成到俗称“盒子”的下载器,而win的软件则无能为力,当然也有例外,就是迅雷高清播放机(“盒子”)。“盒子”使用手机的硬件,即ARM或MIPS架构的处理器,跑基于linux或android的系统,优点是功耗很低,总体不超过20W,缺点是通用性差,以下将以广州地区为例模拟组装一台x86架构高清机的成本统计。

配置单

1、ITX主板+显卡+CPU+声卡+板载网卡 458+12=470
梅捷SY-APU E35D
梅捷主板一向以性价比著称;显卡HD6310能硬解1080p电影,为何不选GMA3150显卡的更为廉价atom平台呢,因为GMA3150无法硬解1080p,必须搭配Nvidia ION平台,这个价格又不便宜;E350双核1.6GB处理器,处理能力高于atom系列,双核保障一边上网一边下电影。Mini-ITX主板本身集成了CPU,而CPU里面集成了GPU,CPU+GPU=APU(融合芯片)。正因为这种融合芯片集成了处理器、显示核心(北桥),使得整体功耗下降(18W),主板集成面积控制在20×20cm以内,大大低于标准主板的尺寸。

2、迷你机箱+电源 (提供2款选择)
大水牛S0203 内置150W电源 145+15=160

3、硬盘
富士通 160GB 串口 SATA接口2.5英寸笔记本硬盘 195+12=207
笔记本硬盘比台机硬盘的功耗低4W,由于目前泰国的硬盘产能低于恢复洪灾前的水平,一手硬盘的价格比以前升了将近一倍,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旧硬盘或者二手。只要是sata接口,无论笔记本式还是台式均可接入台机主板。

4、内存
威刚(ADATA)万紫千红 DDR3 1333 2G台式机内存 75+0=75
建议买二手内存或者自己的废旧内存。内存一般不会坏的。

5、无线网卡
腾达(TENDA)W311P 150M PCI无线网卡 59+0=59
可作为AP,使主机完全替代无线路由器,另外有双天线的版本可以选择,价格贵多一倍。

总结

准系统部分(=主板+显卡+CPU+声卡+板载网卡+机箱+电源)为533元,整个主机为971元。主板以VGA和DVI输出,因此预算多的网友可以购买二手液晶显示器,大约400元。该系统可以安装xp、win2003server等,可以直接用网线接入Modem,开机自动拨号,加上无线网卡AP模式,可以完全替代无线路由器。整体功耗估计在20-30W。其余的DIY空间请自行发挥。

关于视频压片的一些解释及技巧

adobe premiere剪辑后第一次压片很少用自带的adobe media coder,它压出来的效果不清晰,中间过程还是要生成avi文件(可称之为“母带”),再进行第二次压缩。因此有经验的用户常常把剪辑后的视频选择Cinepak(AVI)编码进行第一次压缩,这样压出来的文件非常巨大,几分钟其容量已经超过1GB,但是最清晰。显然这样的容量不方便传播,所以要进行第二次压缩。第二次压缩选择什么编码和格式要考虑实际情况,如果希望获得通用性强,推荐选择微软自家的wmv,一般只要是win系统都带有该解码器,还可以无缝嵌入ppt,移植性很强,缺点是体积比MPG、MKV都明显大。采用H.264编码的MKV是最清晰,缺点是移植性不高,压缩过程消耗CPU资源很大。如果是上传至youku等网站,一般建议采用H.264编码的MKV、FLV、或MP4格式,保证效果。

premiere消耗系统的资源很大,常常出现不稳定、莫名卡死的情况。过去笔者以为premiere压片速度主要取决于显卡,之后测试发现,其实还是取决于CPU,而显卡是决定软件在编辑过程中的即时演算速度,跟压片速度的关系是次要的。随便提一下,Fraqs编码转成Cinepak编码消耗巨大CPU资源,从游戏截取来的视频做素材的DIYer就要考虑自己的配置是否够牛B。笔者在转码过程中发现,四核CPU和内存的负荷率不高,要不就是软件没有榨尽资源,要不就是CPU的二级缓存成了速度的瓶颈,所以大cache+多核的CPU对premiere的压缩速度起到重要作用,就看你的口袋有多少money。如果今年lightworks推出linux版,笔者将考虑逐渐放弃使用premiere,因为lightworks在开源之前已经是专业级的非线性视频剪辑软件,与PR齐名,移植到linux上,用户可以在压片阶段关闭图形界面,释放CPU和内存资源进行全力压缩(桌面对linux而言只是个软件,它并没有像windows和苹果把图形写进内核,这是android的流畅度不如iOS的原因之一)。(Be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