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神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研究及临床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9945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445 |
完成/联系人 | 王梅云 林予松 顾建钦 史大鹏 田捷 秦伟 白岩 刘太元 |
来源省份: | 河南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所属部门: | 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科研日期: | 2017 |
研究行业: | 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
研究主题: | 神经疾病,影像学诊断,临床诊断学, |
入选计划: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项目 |
联系电话: | 下载查看 |
联系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7号 |
传媒
该项目所属学科为临床诊断学,任务来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项目等。脑卒中是中国人致死的第一位病因,脑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原发肿瘤,脑功能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而脊髓损伤是青壮年致残的主要原因,这些重大神经系统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早诊早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磁共振成像(MRI)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然而,常规MRI技术在重大神经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和评估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迫切需要能够提高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的MRI新技术。该项目组在国际上率先将酰胺质子转移(APT)、脉冲参数调制(LOVARS)、扩散峰度成像(DK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无创性MRI新技术应用于脑卒中、脑胶质瘤、脑功能性疾病和脊髓损伤等重大神经疾病诊断中,为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准确评估提供了新方法,促进了精准医疗的实现。该项目主要创新点包括:(一)将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新技术联合应用于脑胶质瘤的分级和疗效评估,为脑胶质瘤的精准诊断提供了无创性新工具;(二)创新性拓展了超早期从分子水平检测和区分脑缺血和脑出血的MRI新技术,为分秒必争的脑卒中早期诊断提供一站式MRI检查流程;(三)将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功能性疾病的脑机制研究和诊断中,为临床难以诊断的功能性疾病提供新的影像生物标志物;(四)优化了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可敏感检测脊髓出血的MRI新方法,为脊髓损伤的早诊早治提供了重要检查手段。该项目多项研究在国际上为首次开展,居于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78篇,包括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329)、国际放射学领域排名第一期刊Radiology(IF6.798)、国际工程与计算科学排名第一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18.960)等,总影响因子352,被引2703次,其中的8篇代表论文均在中科院JCR分区1区,总影响因子100.008,单篇平均影响因子12.501,总被引227次。鉴于项目组的突出成果,项目第一完成人王梅云教授受邀在国际一流的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研讨会、国际神经血管疾病年会等国际会议或机构作特邀英文讲座12次,团队成员在国际一流大会发言30余次并获得过一等奖。国际知名磁共振成像网站对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报道。
成果说明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院、西班牙国家截瘫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外多家知名医院进行了推广应用,提高了脑卒中、脑胶质瘤、脑功能性疾病和脊髓损伤等重大神经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准确性,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