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功能区胶质瘤规范化手术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点击下载 ⇩

脑功能区胶质瘤是指侵袭或邻近与语言、运动、视觉等功能区密切相关的皮质和皮质下通路的胶质瘤。由于脑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常规手术很难做到全切,而肿瘤能否准确定位并完全切除,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存质量和预后,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还需要进一步辨认并保护功能皮层和纤维束。理想化的手术是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正常脑功能,避免术后神经功能缺失,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常规MRI在界定肿瘤浸润范围及其与功能区位置关系方面缺乏足够的结构信息,无法精确定位肿瘤及脑功能区。单纯的神经导航系统虽能精确显示肿瘤的三维空间位置及其邻近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确保手术精确定位和最小损伤,但由于存在脑组织漂移,影响肿瘤的全切除,增加了周围脑组织的不必要的损伤。如何对脑功能区进行实时精确定位?术中如何辨别肿瘤与脑功能区的毗邻关系?如何纠正术中导航漂移问题?是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2010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在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撑下,该项目在国内较早的将多模态成像技术(PWI、DTI和BOLD-fMRI)、神经导航技术、术中超声、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术中唤醒麻醉技术等关键技术应用于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对236例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进行了规范化手术,其中大脑运动区胶质瘤113例,语言区胶质瘤72例,视觉区胶质瘤51例,全切除率81.4%(192/236),次全或大部切除率18.6%(44/236),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7例(3.0%),取得了明显的临床应用成果,并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和总结脑功能区胶质瘤的处理方式、策略,为更深入、透彻地研究和规范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治疗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1)多模态MRI影像采集与处理,实现“脑结构影像与脑功能影像结合定位”。术前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PWI、DTI和BOLD-fMRI)对胶质瘤的恶性度、浸润边界、血流灌注、肿瘤与周围脑重要功能区(运动、语言及视觉)及其瘤周神经纤维束的毗邻关系(推挤、浸润或破坏)进行全面评估,进行“脑结构影像与脑功能影像结合定位”。

(2)将多模态MRI图像融合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术中超声切除肿瘤。通过融合软件将多模态磁共振图像融合神经导航系统,实现影像学(结构和功能影像)与神经导航计划系统融合。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设计合适的手术入路、界定肿瘤切除范围,并对瘤周的重要脑功能区及神经纤维束进行“预警”。

(3)术中皮层刺激实时精确定位脑功能区。在术中唤醒麻醉辅助下,结合神经导航和术中超声,通过术中皮层刺激技术对脑功能区进行实时精确定位,实现对脑功能区的实时精确保护,在保留功能区及神经纤维束基础上实现脑胶质瘤最大程度安全切除。

该项目历时6年,探索了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了广泛应用,在国内多家医院进行了推广,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也填补了该省空白,取得了明显的临床应用成果。在国家级和省级会议交流10多次,举办学习班2次,发表论文12篇(其中中华系列9篇)。培养硕士7名,申报省级课题2项,医院三新项目3项。通过对脑功能区胶质瘤规范化手术关键技术的研究,举办继教班以及学术会议交流,进行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