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S对卵子和胚胎质量影响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93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711.75 |
完成/联系人 | 张翠莲 殷宝莉 韦多 王倩 王雪 路锦 陈圆辉 谢娟珂 张少娣 经瑛 |
来源省份: | 河南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河南省人民医院 |
所属部门: |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殖医学,内分泌紊乱性疾病,胚胎移植, |
联系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7号 |
传媒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生殖医学领域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在中国汉族女性中的发病率高达5.6%,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月经稀发或闭经、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等并伴有远期并发症,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PCOS患者内分泌和代谢的紊乱可改变卵泡周围的微环境,进而影响卵母细胞质量造成不孕或妊娠结局不良。大多认为PCOS的发病与遗传、环境、表观遗传等有关,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及其对卵子和胚胎质量的影响尚不明确。该项目主要分析PCOS对卵子、胚胎质量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而探讨改善其临床结局的策略。
研究选择首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 IVF-ET)助孕的PCOS患者,收集各亚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累积活产率、剩余胚胎率等临床观测指标,探究PCOS对卵子和胚胎质量的影响,探讨该类患者助孕过程中的最适获卵数,以临床指导。并于取卵日当天采集受试患者的外周血及废弃卵泡液,提取卵巢颗粒细胞,检测细胞RAGE基因SNP及端粒长度,分析PCOS的可能发病机制。在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建立特殊表型的PCOS卵子模型,检测高糖对卵子成熟率及印记基因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以明确糖代谢异常亚型PCOS患者卵子表观遗传特征。研究发现:1)PCOS患者累计活产率和剩余胚胎数会随着患者获卵数目的增加而升高。该类患者累计活产率在获卵数目大于等于10个后趋于稳定,剩余胚胎数则随着获卵数目的增加而持续上升;对于首次胚胎移植的PCOS患者,冻胚移植比鲜胚移植具有更高的累计活产率和剩余胚胎率;2)PCOS合并BMI增高可能是导致胚胎质量良好的PCOS患者早期妊娠丢失(尤其是生化妊娠丢失);3)RAGE基因的多态性和端粒长度的延长参与了PCOS的发生;是其可能的发病机制;4 )高雄表型PCOS通过miR-182调控促进颗粒细胞凋亡;5)糖代谢异常影响卵母细胞发育及其DNA甲基化变化,对PCOS卵子及胚胎质量产生影响;6)质量较差的胚胎线粒体DNA拷贝数代偿性升高,可作为临床实践中判断胚胎质量的参考指标。该项目已完成并发表SCI论文5篇(中科院JCR1区1篇,JCR2区1篇,JCR3区2篇,JCR4区1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科技核心1篇;相关发现为首创研究,技术创新性突出。
常规IVF助孕周期中,PCOS患者经控制性促排卵募集到的卵母细胞约有15%为未成熟卵母细胞。结合该研究成果,采用个体化温和刺激方案联合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较常规方案获得了更多的可利用的卵子及胚胎,极大地提高了卵子利用率、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结局。该研究的结论可有效地结合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患者进行个体化促排方案,以尽可能的促进患者得到优质的成熟卵子,有效改善助孕妊娠结局,改善该类患者的整体助孕效率。这形成的关键技术点发挥了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7家单位推广,得到了积极的反馈,促进了行业相关技术指标的调整,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帮助众多PCOS不孕患者解决生育难题,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成果说明
由河南省人民医院完成的科研项目《多囊卵巢综合征对卵子和胚胎质量影响的系列研究》,研究了PCOS患者IVF助孕剩余胚胎及移植策略,并探讨PCOS对卵子和胚胎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PCOS患者助孕前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选择温和刺激控制获卵数有助于改善临床结局。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已将研究结论应用于实际工作,并发挥了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相关研究成果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7家单位单位推广,得到了积极反馈,促进了行业内部PCOS患者促排卵及移植方案的调整,对于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