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微电网控制运行关键技术》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896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TM728.2 |
完成/联系人 | 孙树敏 苏建军 于芃 文艳 辛征 李笋 曹连民 孙艳霞 魏大钧 |
来源省份: | 山东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山东科技大学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山东建筑大学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
所属部门: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电力供应 |
研究主题: | 微电网系统,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治理, |
联系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望岳路2000号 |
传媒
微电网系统通过风、光、储等多类型分布式电源之间的协同控制提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友好性,是解决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和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也是该省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必要途径。对于微电网技术成果多聚焦于微电网系统建设运行全链条环节中某个独立领域,缺乏系统性的技术研究成果,导致微电网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及关键设备研发等层面相互割裂,带来了微电网系统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运行控制难度大、供电电能质量难以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微电网系统的建设及应用多以解决偏远地区的可靠供电及园区的试点应用和科技研发为主要目标,难以在实际用户中进行工程推广应用。
为此,该成果以可再生能源最优消纳及用户高可靠供电为目标,兼顾建设经济性与运行可靠性,开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系统规划、组网、多模态运行控制、电能质量治理及能量优化调度管理等一体化全过程技术成果研发,并完成了工程示范应用,主要创新如下:(1)提出了一种面向微电网系统组网、多模态稳定运行及电能质量治理的全环节微电网高可靠供电技术,实现了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微电网并网/孤网全工况稳定运行及无缝切换,在提升微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技术全面性和可实施性方面领先国内外同类研究;(2)提出了一种多时空互补微电网的复杂混合整数非线性双层优化规划模型及其高效求解算法,实现了微电网经济性、可靠性、环保性相协调的规划目标,在规划模型全面性、求解效率方面领先国内外同类研究;(3)提出了微电网群分层运行、调控与评估的一体化方法,率先应用协同演化博弈算法和全景能量函数研究微电群与配电网的互动模式,在微网群协同以及微电网与配电协同运行方面领先国外同类研究;(4)提出了多类型分布式电源多电压等级的分布式接入的微电网工程建设方法,提出了分布式电源就地自主控制与系统集中调控相结合的微电网工程调控架构,有效保障微电网工程多模态运行控制的电压/频率稳定性,在微电网工程的可复制推广性及可靠供电效果方面领先国内外同类工程。
该技术成果共发表论文41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21篇;授权发明专利1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应用成果发布国家标准1项。
该成果先后在多个微电网工程中进行了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区域内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电能质量,增强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同时延缓/降低电网设施投资,有力推动该省能源消费结构升级;项目牵头单位依据项目成果获批“山东省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工程试验室”,推动相关技术成果在该省多家企业进行产品转化,累计新增销售额3.19亿元,新增利润7570万元,显著带动该省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领域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助推该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成果正在国家电网公司智能配电网示范工程以及青岛西海岸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以期实现区域用户可靠、清洁、高效能源供给。
成果说明
项目成果完成了微电网系统规划、组网、多模态运行控制、电能质量治理及能量优化调度管理等一体化全过程技术成果开发,极大增强微电网关键技术成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显著提升了微电网技术工程应用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已成功应用于区域电网高可靠、高质量供电、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电网友好性提升、提升用户用电经济性提升以及延缓电网设施投资等诸多领域,保障了成果应用区域中用户的高效、清洁、可靠、经济及高质量电力供给,同时极大增强了各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电网友好性,提升电网对于分布式电源的接纳和消纳水平,对于促进我省相关产业发展、能源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