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86582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543 |
完成/联系人 | 霍然 祝筠 冷婷婷 王锡明 |
来源省份: | 山东 |
完成单位: | 山东省立医院 |
所属部门: | 山东省卫生厅 |
科研日期: | 2013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血管瘤,血管畸形,诊断,治疗, |
联系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纬七路324号 |
传媒
本项目属于临床医学皮肤病学、外科学整形外科研究领域。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儿童及成人常见的软组织良性病变,据法国学者Theumann NH 等统计,约占良性占位性病变的7%,尤以小儿多见,该病治疗及预后与病变分型、局部结构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Mulliken 和Glowacki 等提出了生物学分类方法,将“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别。在此基础上,Jackson等依据血流物理状态差异又将血管畸形分为低流速血管畸形和高流速血管畸形。20世纪90年代,国际脉管性疾病研究协会正式采纳了上述分类,该分类方法从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的生物学特性区别各种血管病变,对血管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判断预后等方面有更实际的临床指导作用。然而,各类血管病变由于各自的发生、发展规律不同,组织学结构亦有区别,加之当前尚未有明确诊断该病有效方法,导致目前对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认识不足,其分类和鉴别诊断亦较为混乱,治疗选择不规范,甚至给患者留下终生遗憾。此外,病变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临床诊治涉及皮肤科、整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相关学科,各科认识也存在很大差异。如何正确认识并明确鉴别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如何选择干预措施时机、采取何种干预手段、治疗手段安全性评估、如何整合多学科间合作制定多学科共识的诊疗指南等问题,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项目目的:①研究和建立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根据病变的不同类型,开展合理综合治疗,规范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手段;③以双源CT三维重建为辅助诊断,提高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诊断准确性;④通过基础研究,进一步认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本项目创新点:①国内外最早研制出普萘洛尔外涂软膏治疗浅表型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结果显示,药物总有效率87.8%(95%可信区间78.6%- 97.0%)。支撑论文:1、2、3、4。②国内率先将低剂量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联合三维重建引入婴幼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诊断及手术指导,结果显示,三维CT重建显示病变的准确率均达60%以上,且显示血管瘤、动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准确率之间无明显差异,同时极大降低患儿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提高了安全性。支撑论文:5、6、7、8、9、10、11。③发现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患者体内相关因子如CXCL-14、CEACAM-1、bFGF、VEGF、MMP-9变化,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为进一步了解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发病机制作出一定贡献。支撑论文:12、13、14。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收录3篇(影响因子:3.991、3.222、2.591)。项目组负责人2011年赴加拿大温哥华参加第16届世界整形外科会议、2012年第三届全球华裔整形外科医生大会并作大会发言,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可。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班和外出讲课形式将研究成果在杭州、合肥、西安、济南、青岛等地推广,取得良好效果。本项目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5名。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