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三口服液对肺纤维化大鼠TGF-β 1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点击下载 ⇩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课题来源于2011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因肺纤维化(PF)是间质性肺疾病的最终结局,是一种严重的难治性肺疾病,治疗仍以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为主,这些药物只对20%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有效,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其寿命。积极研发抗肺纤维化的药物及作用机理,显得迫切需要。因此,课题组2011年申请“双三口服液对肺纤维化大鼠TGF-β1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课题,并获得广西科技厅立项资助,合同编号为:2011GXNSFA018270。研究目的与意义:该院院内制剂双三口服液为该院全国名老中医蒙定水的经验方,以笔者为主的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双三口服液配合西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和肺纤维化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能显著改善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肺功能;该口服液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抗炎、抑菌、免疫调节和抗肺纤维化等作用;还可降低慢性阻塞肺疾病模型大鼠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综上所述,双三口服液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抗炎、抑菌、免疫调节和抗肺纤维化等作用。但有关双三口服液对纤维化大鼠肺组织是否有作用及机理尚不明确。为进一步弄清该药对肺纤维化小鼠的作用机理,该课题参照文献法,采用博莱霉素气管内灌注建立肺纤维化大鼠模型,予双三口服液进行干预,并设立强的松作为阳性对照组,研究探讨双三口服液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TGF-β1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从分子水平弄清该药对肺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研发有效的抗肺纤维化中药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开发利用广西地方特色中草药,促进广西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主要论点与论据:采用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建立:采用正交设计造模条件,即按给药途径(i.v,i.p,i.n),给药剂量(10,5,2.5mg/kg),造模时间(7,14,28d)和给药次数(1,2,3)等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即L9(34),并通过对体重、活动状态、毛发光泽度、进食、饮水及呼吸情况等一般情况以及肺水肿系数,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和计数,肺损伤程度等多指标进行评价,确定最佳造模条件。双三服液对肺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一般观察法和病理学检测法动态观察SSOL对造模成功后小鼠的活动状态、毛发光泽度、进食、饮水、体重及呼吸情况等一般情况以及死亡率,BALF细胞分类和计数,肺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肺损伤程度以评价药物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双三口服液(SSOL)抗肺纤维化机制:采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初步研究SSOL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依据该实验室研究条件,应用BLM成功构建km种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方法为:1次性滴鼻给予5mg/mL的BLM,28d后可复制出km种小鼠肺纤维化。并可在该模型构建d1、d7、d14评价药物对BLM引起的肺急性损伤效果;双三口服液通过减少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趋化、浸润和聚集,减少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达到减轻BLM滴鼻引起的肺部急、慢性损伤,改善动物生存质量的效果;双三口服液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肺组织IL-1b和TGF-β1的表达,并作用于这两条信号通路发挥对抗BLM诱导肺急、慢性损伤的作用。创见与创新:课题首次发现双三口服液通过影响肺组织IL-1b和TGF-β1这两条信号通路,发挥阻滞BLM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向肺的趋化、浸润和聚集,减少肺组织胶原蛋白过度合成和沉积,以达到减轻博来霉素滴鼻引起的肺部急、慢性损伤,改善动物生存质量的效果。社会经济效益及存在的问题:社会经济效益:该课题属于基础研究,尚未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培养了硕士研究生3名,他/她们毕业后已经成为行业骨干,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存在的问题:该次研究明确了双三口服液抗肺纤维化的部分作用机理。但由于该药为中药复方制剂,是否还存在其他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历年获奖情况:无。成果简介:双三口服液通过影响肺组织IL-1b和TGF-β1这两条信号通路,发挥阻滞博来霉素(BLM)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向肺的趋化、浸润和聚集,减少肺组织胶原蛋白过度合成和沉积,达到减轻BLM滴鼻引起的肺部急、慢性损伤,改善动物生存质量的效果。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