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排放在线监测动态管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832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X84 |
完成/联系人 | 许杨 石敬华 刘常永 范素芳 刘兆伟 于彦伟 张同星 王增国 汪磊 张茂利 魏常磊 |
来源省份: | 山东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江苏三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烟台大学 |
所属部门: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环境监测 |
研究主题: | 污染源排放,数据采集终端,在线监测系统, |
联系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0号 |
传媒
排污企业偷排偷放,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文明建设。为此,中央和地方投入逾百亿资金,建设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成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实施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监测数据造假问题屡禁不止,仅该省省级环境部门在2013年至2014年就查处监测数据造假案件30余起。这些造假企业擅自停运治污设施恶意偷排,所排污染物超标数十倍,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阻碍了环境质量的改善,极易引发突发性污染事件。
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江苏三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大学等单位,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成功研发了“污染源自动监测动态管控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技术创新”反制监测数据造假,填补了防治数据造假技术空白,并完成了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主要科技创新如下:
(1)首创了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状态参数标准,率先实现了自动监测设备工作状态、运行参数和监测数据“三同时”监控,解决了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工作状态和运行参数的信息采集与传输问题,切断造假主要途径,从源头上突破了自动监测数据造假监管瓶颈。
(2)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嵌入式智能数据采集终端,研发了多通讯协议自适应转换技术,实现智能终端与多品牌多型号监测设备的智能对接。同时,嵌入了数据仿真模型,实时对监测数据进行仿真校对,可有效甄别过滤异常数据。
(3)在环境监测领域,运用大数据技术,利用条件偏好网决策模型和基于时空大数据流的分布式异常检测技术,建立了异常数据分析模型,设计开发了智能寻踪报警引擎,实现了异常数据智能寻踪及多级预警,挖掘更深层更隐秘的造假数据和异常数据,进一步提高了数据质量。
项目的实施,有效保证了监测数据质量,全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准确率达到95%以上,提高了生态环境部门对污染源的监管效率,全省重点污染源达标率达到99.5%以上,促进了全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环境效益显著。项目保障了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真正满足了社会公众环境知情权、监督权,提升了政府公信力,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已在全省和16市所有重点污染源推广应用,并已被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和江苏、湖北、海南等省借鉴使用,应用总数占全国重点污染源的26.7%。项目共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著作权7项,论文5篇,受生态环境部委托,承担《污染源自动监控动态管控系统技术指南》的编制。项目研发团队已成为查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造假的技术专家,并为全省培训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人员1560余人次。项目成果被评为2016年度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2018年十大智慧环保创新案例,并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40件事件之一。项目成果经过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专家鉴定,主要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成果说明
一、该项目已在我省2200多家重点排污单位应用,实现了全省重点污染源全覆盖,涵盖了火电、钢铁、水泥、焦化、玻璃、造纸、印染、酿酒、城镇污水处理厂等重点行业,应用站点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占全省有组织排放总量的70%以上。项目应用后,全省检查发现的监测数据造假案件由每年20起左右下降到每年1-2起,监测数据准确率达到95%以上,促进了排污单位的治污减排,对全省环境水、气环境质量的逐年改善起到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二、该项目在线监测设备工作状态和运行参数采集传输协议标准已被国家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