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治的研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82652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442.2 |
完成/联系人 | 郑浩轩 林世永 毛正果 傅思武 姜泊 |
来源省份: | 广东 |
完成单位: | 南方医科大学 |
科研日期: | 2013 |
鉴定日期: | 20130208 |
研究行业: | 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医院 |
研究主题: | 感染性腹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测方法, |
联系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 |
传媒
在全球范围内,感染性腹泻仍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现今的临床检测方法未能对感染性腹泻病原体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所以在病原体不明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只能凭经验用药,造成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泛滥。此外,病原体培养方法的检出率偏低,以致依赖此方法进行的感染性腹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失真。该课题组针对上述临床问题,(1)建立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和艰难梭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以及研制了肠道腹泻致病菌的快速诊断基因芯片;(2)探索微生态制剂对感染性腹泻的疗效;(3)开展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该致病菌的毒力基因分布的特点。该项目成果具有重要意义:(1)迅速明确病原体利于医生及时有针对性地治疗患者,缩短病情,降低治疗成本,并避免疾病传播和爆发;(2)探索微生态制剂的临床疗效,可进一步规范治疗,指导临床用药;(3)流行病学调查使得医护人员从多方面更加清楚地认识耶尔森菌肠炎的本质特点,并为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4)耶尔森菌毒力基因检测有利于进一步分析病原体的致病机制。自2009年以来,各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在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推广应用,各临床科室均有不同程度的使用,以消化科、呼吸科和普外科为显著。该项目不仅为该课题组的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而且为国内外研究学者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数据,为肠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该项目已发表系列论文12篇,其中文文献7篇,SCI论文5篇,被国外学者引用共16次,为国家培养硕博研究生5人。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