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9.97-2016《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784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TS207 |
完成/联系人 | 宋家玉 杨大进 焦燕妮 王骏 李凤华 杨晓倩 刘素华 于红卫 曹小丽 |
来源省份: | 山东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属部门: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技术检测 |
研究主题: | 食品安全,环己基氨基磺酸钠,食品检验方法, |
联系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72号 |
传媒
项目技术创新概要:该标准《GB 5009.97-2016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代替标准(GB/T 5009.97-2003)。该标准与旧标准相比主要变化:该标准增加分离度高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替代填充柱法;优化了样品处理、衍生化和测定的条件,解决旧标准峰形诡秘、准确度不够、测定结果不稳定等困扰国内食品安全理化检测分析界十余年的问题;增加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删除了旧标准中第二法比色法和第三法薄层色谱法;新标准实施解决了酒类等微量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分析等问题,提高了中国食品中甜味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使用水平、食品安全性。
任务来源:根据原卫生部《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完善工作安排》的要求,受原卫生部食品司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委托,本研制编制组承担了《GB/T5009.97-2003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国家标准修订和研制建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5009.97-2016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新标准方法的工作。
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和济南市、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标准制(修)订项目负责人:宋家玉;主要起草人:宋家玉、杨大进、焦燕妮、王骏;参与人:李凤华、杨晓倩、刘素华、于红卫、曹小丽、郭启雷等。
简要制修订及实施过程:标准研制编制组根据原卫生部标准专业委员会《2010年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委托协议书》要求,依据国家标准编写规则,参照国家食品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规定等;2010年底完成标准、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后公开征求多方对标准修订的意见、吸收先进科技,以确定方法与技术路线,开展方法技术内容研究。2011年1月按协议完成GB 5009.97标准征求意见稿,2011年6月按期提交送审稿,2011年7月1日-8月30日原卫生部网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1年11月上会审评,标准研制编制组根据并采纳标准审评会议专家组审评意见需达国际水平等新精神,对标准进行补充、修改、创新;2012年6月底再次提交送审稿;2014年4月再上会审评;标准研制编制组采纳2014年广州会议部分修改及再完善的精神,2014年12月修改完善再提交送审稿,2015年2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专家委员会主任会议技术审评通过;2015年8月提交标准文本及标准编制说明报批稿,2016年8月标准国家行政审批通过;2016年9月国家卫计委、国家食药监管局联合公告发布标准及后实施的文件公告。该标准于2016年8月31日发布,该标准2017年3月1日实施后至2019年3月底该标准研制编制组配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指导该标准的三个新方法的使用、解答技术问题,新标准实施两年多未见明显技术问题,具创新性、科学性、可靠性、耐变性。
新标准发布实施极大地提高了中国食品中的添加剂甜味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的使用水平及食品安全性,一定程度提升了山东省的科技水平,一定程度提高了中国食品的质量,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一定程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成果说明
本准制项目:GB5009.9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是食品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属于社会公益类和公共安全类项目。国家规定此标准2017年3月1日实施(2016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联合发布标准及后实施的公告,本标准于2016年8月31日发布;标准2017年3月1日实施),标准实施应用两年余,标准仍现今有效,国内使用未见明显技术问题社会无不良反映及权威机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未提标准修改完善事宜;标准完成人多次提供标准方法技术指导与答疑。标准编制组配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